【一步校書郎】《小學集註》增校8小學輯説5
《敬身》序引孔子言“君子無不敬也”,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枝也,敢不敬乎。不能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親,是傷其本,傷其本,枝從而亡。聖人以此垂戒,則知凡為人者,不可一日離乎敬也。况人之一身,實萬事萬物之所本,於此有差,則萬事萬物亦從而差焉。豈可不敬乎?敬身之目,其則有四:心術、威儀、衣服、飲食。心術正乎内,威儀正乎外,則敬身之大體得矣。其衣服、飲食二者,所以奉身也。茍不制之以義,節之以禮,將見其所以養人者反害於人也。分而言之,心術、威儀,脩德之事也。衣服、飲食,克己之事也。統而言之,皆敬身之要也。葢唯敬身,故於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間,無施不可。此古人脩身必本於敬也。
稽古,載三代時聖人賢者已行之迹,其綱目亦有三:立教、明倫、敬身,用此事迹以實前言。其外篇嘉言、善行,皆載漢以來賢者所言之嘉言,所行之善行。其綱目亦各有三:立教、明倫、敬身,此外篇也,衍内篇之言,以合外篇,則知外篇者,小學之支流。約外篇之言以合内篇,則知内篇者,小學之本源*。合内外而兩觀之,則小學之規模節目無所不備,朱文公集《小學》之書,大意如此。
*許衡字平仲,河内人,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兼國子祭酒,諡文正,事迹具《元史》。有《讀易私言》、《魯齋遺書》。
上自王公。自,《集解》作“至”。據《魯齋遺書·小學大義》正,下同。
葢由盡此道也。《集解》無“蓋”字。
自秦始皇焚書已後。已後,《集解》作“以後”。
無由可攷古人為學之次第。可攷,《集解》作“考校”。
班孟堅漢史。班固,字孟堅,著《前漢書》。
設教為學之遺意。設,《集解》作“為”。
“私意妄作”四字上《集解》有“然後”二字。
“人之賦命於天”上十二字,《集解》只作“明倫者”。
“明此而已”上《集解》脫“無他”二字。
《集解》無“其甚者”下四十四字。
小學之本源。源,《集解》作“原”。
又《與子師可》書曰:《小學》、《四書》,吾敬信如神明。自汝孩提便令講習,望於此有得,他書雖不治,無憾也。我生平長處,在信此數書。汝當繼我長處,篤信而好之也*。
*“篤信而好之也”一句為《集解》自增益。
文恪宋氏(訥nè)曰:小學立教所以收心養性,而為大學受教之本。繼往聖,開來學,實有功於世教,高后嘗命女史誦而聽之,既而奏曰:小學書,言易曉,事易行,於人道無所不備,真聖人之教法,盍表章之。高皇帝曰:然,已令親王、駙馬、太學生咸講讀之矣。由是內而京師,外而郡邑,莫不家藏人誦,而聖賢之教復明於天下。
*宋訥字仲敏,滑縣人,元至正中舉進士,任鹽山尹,棄官歸。明初徵為國子助教,陞文淵閣大學士,遷國子祭酒,卒於官。正德中追諡“文恪”,有《西隱集》,事蹟具《明史》本傳。
高皇帝、后,即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及妻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