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荐书——《清俗紀聞》二百年前日本人记录的中国
《清俗紀聞》
日本人中川忠英编著。方克、孙玄龄译。中华书局2006年9月第一版。16开本。
原著和刻。日本寬政己末(十一)年刻本二、明治九年刻本一,书皮影如上图
明黄色衣白签为明治九年本,四眼针装,内封面粉红纸,天头“明治九丙子補刻”,中大字“清俗紀聞”下小字“全部五册”(实为六册),右著者名,左上“东京书肆”下“万青堂求版”。第六册跋前有防伪牌记,后数纸是东京书肆出版目录,即广告。内页四周单边,无鱼尾象鼻之类,只在书口上端印卷名,下端印页码。如书影
土黄色衣青签为寬政己末本,内封面用纸和内页同,天头“寬政己末年新镌”,中大字“清俗紀聞”下“全部十三卷”,右“窃(?)息馆藏版”,左上“东都书肆”下“玩月堂发兑”,有朱文方印“江都本石町四町目大横町西?书林堀野屋仁兵卫制本之印”。第六册末刻工、时间并印。内页与明治本同。如书影
绿衣蓝签亦为寬政己末本,与上本同,但书内林衡序叶序错乱,算是错本。如书影
翻看了手里存的几本和刻古籍,也都是中规中矩,单栏双栏鱼尾象鼻书耳牌记俱全的,不知道这个书为啥刻得这么奇怪。
本书,三原本都是六册,第一册前有序文三篇,后有中川自跋一篇,俱是中文,其余则是日文。
译本除加了一篇译序之外,再就是在原著总目条列之内加了细目。另就是在版权页后加了八幅采自公文馆初刻本的彩图。
所以要把原本放上来,一则找到了多个选择,二则,不明原因的译本的插图精细程度远远不能和原本相比,三则,译本中有些词汇,其实应该是日语保留的汉语词汇,译者照搬没有翻译,比如“见踢”和“踢毽”,偶尔对照一下还是有必要。版本介绍完毕,开正文。
十几天前,很偶然知道此书,先得明治本,看序、图并连蒙带猜的看了几页正文,很有意思,只是日文很不爽,找汉译,若有则继续看,无则放弃。幸而,有。
本书成书于寬政11年,年当己末,值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作者或曰编者,是德川幕府设于长崎的武士,编撰本书的目的是因当时闽浙地方很多人漂洋过海去日本贸易,为了便于市场管理,作者命人多方打探清国人的各种风俗习惯,以求知己知彼,最终分门别类汇成此书。
无论其初衷为何,于今日而言,此书都成为探究200年前中华部分地区民俗的极佳记录。但是,正如译序所言,是书所采访对象都是海商,绝大部分是读书不多,社会地位也不高之辈,而且,看书中内容、用词,这些人的来源大多是福建、浙江一带,西不会超过安徽,北不过江苏,南止于广东,也就是今天华中和华南的一部分,古时海上贸易最发达地区。这些人的来源、眼界也就决定了此书所述各种民风,基本上都是中下层社会的习俗。网上有些书评对此书评价过高,其实是没必要。
书中确实记录了一些极有趣的东西,比如风筝,自读过古文之后既知纸鸢即今日之风筝,却不知为何叫风筝,书中有纸鸢图亦有风筝图,一目了然。又如幼时曾见过本地储冰场所,但南方天热夏季长,而且冰不易得,如何贮存?书中山中冰场图,而且此说或可侧面引起一个问题,乾嘉时期,甚或更早,江南的冰从何来?或者其地很冷,尤其山中湖潭可结厚冰,或者从北方运抵江南,否则根本没有建立冰场的可能。又如广州地方年年有花市,规模盛大摩肩接踵,从何而起?依此书言,或者是“花朝”遗风,亦即农历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再如二百年前江南人包粽子是连成一串的,有图有真相~~农历5月13竹醉日,是日栽竹利生根,偶今年竹子种得太早了!
当然,其中亦有不少与今日不同,或者南北不同,或者根本就是错误观念的地方。比如五节,今人只知端午、中秋、冬至,立夏、岁暮已然无人祭祀。200年前冬至时候江南不吃饺子吃汤圆,不知今天吃啥。又如万年粮、潮祭、花朝等等或属于南北有别。再如腊月24祭灶、过年几天逐夜在室内外院内外放炮、蒸羊羔、閭學、入殓棺木、下马碑制式等等,或是错讹之处。
总之,很有趣的一本书,但是也不必就奉为圭皋,已是200年前的民风,了解即可。扩展就看原本吧,懂日文的也建议看原本。另,现在关于民俗的书很多,建议还是别乱看的好,不懂没关系,大家都不懂,但被人建立错误概念日後再纠正就很麻烦。与其犯险花钱买些不知所谓的“知识”,倒不如亲身切入,还是免费的,比如华北有相声、江南有弹词、广东有讲古,一些老人老段子,本就是最好的民俗讲本。例如京津人若能真正把马三立老的《白事会》听懂了,差不多也能算半个民俗家。再者,要多听老人家讲话,只是老人家虽爱回忆,但并不是很爱讲数十年前旧事,要靠运气有时还要点技巧才能听到。另,老人家,是指80岁向上的耄耋期颐长者,怹们曾亲历那些旧俗,哪怕其时年纪幼小也往往能回忆到我辈不知道的细节。共和国的同龄人们成长之时,旧俗已被破坏泰半,多半也是听闻,可做参考,但终究不如第一手资料可靠。
译本PDF 提取码 4db2
夹批译本PDF 提取码 cb90 此本在下加了夹批和PDF书签,批注凭印象,不一定对,没兴趣的用上面素本。
寬政十一年本 提取码 5937
寬政十一年讹本 提取码 fecb 此本林衡序页次颠倒
明治九年本 提取码 0aaf
浙江台州地区,冬至还是吃圆子,糯米的,实心的,干蒸的,蒸熟后放在炒熟的黄豆磨成的粉里转转,裹上一层粉,叫做“翻炒圆”,好吃。不过也是三十多年前的习俗了。
也叫“驴打滚”?搜了一下,貌似还有,温岭地方,不过好像已经极少。北京的“驴打滚”是用糯米面裹了豆馅蒸熟后在炒熟的黄豆面滚一过,切成一两厘米到一寸的小段。不知道有啥子联系。
看古籍对我来说很困难。
你只是不愿看而已。和外文一样有个语感问题,多看几篇自然也就没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