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学写毛笔字 – 临摹的方法

最近看了几本书,讲到了如何临摹,说法各有道理,摘录下来参考对比(不过是按我所需尽量精简地摘录的)。至于谁说得对,可以自己通过实践来体会。【  】中是我的体会

第一本:《书法没有秘密—寇克让著》:第三章——临摹方法

临摹本来是临与摹两件事。

看着字帖写字一般称作“对临”,这是最常用的临帖方法。……存在看多少再写,写多少再看的问题……最实际的办法是记住多少写多少,写到记不住了再看。……看一笔写一笔不是坏事。……临帖人的组装能力,是间架结构练习侧重锤炼的一种本事。……初学阶段不能太讲究表面形式,“像”才是目的。【目前我的临帖仍然是看一笔写一笔的】

在“对临”阶段以“通临”为主,就是把整个字帖通篇临一遍之后再来第二遍以至多遍。不太主张一开始便死扣一两个字、甚至一两笔。这样容易打击兴趣。……临帖时眼力即认识水平的提高需要时间,眼力不长手再勤快也不会长,此时在一两个细节上纠缠只会事倍功半。一遍通临,看似一个字都不能重复练习,但实际上一部帖的技术风格基本统一,前后文之间还能互相印证,常常出现令人豁然开朗的惊喜。也可以停下来重点解决一两个难字,这是另一个阶段的问题。……许多问题需要在进行中解决。练习到一定量的时候眼和手都积累了一些经验,这时候才会真正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再重复多遍有问题的字。【第一学期我就是死扣一个字,第二学期开始一次多写几个字,看了这一段,开始“通临”。“像”的速度和程度当然是提高了,可是如果没有之前的练习呢?】

“通临”很熟练的时候可以尝试“背临”,要和记字配合进行,目的是记住帖字。……常用的手段是节临,帖中某一段反复背临直到能顺利完成再换另一段。……写字找准感觉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只要开始临帖就要争取能够坚持较长的时间,两三个甚至四五个小时,否则刚热身就结束了,无法体会进入状态的感觉。【因为这段话,最近常常一次就写五个小时,确实感觉到越写越顺,但是“背临”的水平远远达不到】

写字之前基本不需要先进行单独的笔画练习。单独的笔画练习是有目的的、局部的强化练习,是针对个别人具体问题的不得已的补救措施。……书法在欣赏方面是讲究气韵和意境的,这要求在技术上也是讲究整体的……大局观。【有时候就是一笔或者一个字写不像,值得拎出来重点练习】

直接写字,而不是画字。……把字的轮廓用线勾出来、中间空白处画一些带箭头的拐来拐去的线,据说是行笔路线……柳公权若是如此写字,一篇《金刚经》就可以累死他。【嘿嘿,我也没有耐心去照着那些线路描画,当然大致看看肯定是需要的,了解行笔路线也是学习的方法之一。】

临摹古帖只有放大临摹或者原大临摹,没见过缩小临摹……放大临摹适用于大多数情况,《笔阵图》说:“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大到差不多就行。……初学者控制毛笔还不精准,放大之后的字特征更明显,容易把握……一笔之中也有了更多喘气的机会。待熟练之后再随意缩放那就从容许多。……有一些字是不能放大临摹的,或者说要尽可能按照原大临摹,典型的例子是小楷。

第二本:《楷书要论-笔法—田英章著》:序——书法之捷径

临帖是第一要务。……舍此没有更好的办法。临帖要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谱、眼追手摹、方有成效。

学习书法要有“明”师的指点。初学者找不到“明”师,只要忠实于原帖,至少不会偏离太远。【选一本好的字帖确实很重要】

学书不要贪多、不要见异思迁、不要常换书体、不要没有重点地一遍一遍“抄”帖。……如果不能将一个单字研究透彻便不能使自己的认知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便永远不会使自己的书法审美达到一个应有的高度。心中没有这个高度,手下也绝对不会“蒙”出这个高度,“心从手悟”……先将几个字写好,使这几个字率先达到高于其他字的水平,……再由这几个字扩展,逐一攻克其他……知道了写的叫号的字和其他字的差距,也就有了缩短这个差距的办法和眼力。【针对少年人青年人或许是必要的,中老年人未必如此绝对。初学时必须只写一两个字,此时手对笔的把握还不够精准;略有熟练还是“通临”更合适,同时对难点要着重练习】

第三本:《楷书教程-老年大学统编教材—于明诠主编》:第一章第三节——书写姿势与临摹方法

“对临”重在解决“由眼到手”的问题,强调运笔及结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背临”主要是为了加强记忆以及体会书写节奏。

临摹方法:

1、 读帖:是与古人对话、与经典作品交流的过程,也是对范本进行揣摩、观察、分析、对比、研究、品味、记忆、理解、消化的过程。它早于“临”又贯穿于“临”的全过程,在技法比较成熟以后,甚至远远超过“临”在学习中的比重。【这点真的很要紧,看明白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写到什么程度】

2、 专项训练:在一定的学习阶段,根据个人所要解决的问题,从不同范本中选取某一两个技法点进行单项训练。……可以打破字体风格之间的界限,做到技法上的互补。

3、 贯通式训练:临摹某件经典作品时,一定要对作者的各个时期甚至同一流派、风格相似的作品多做一番梳理,以利于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的内涵、更深刻地把握其共性元素。

4、 开放式训练:具有一定临写基础后……有意识地打破原有的书写方法,体会字型大小变化带来的不同要求,临写与原有范本风格差异较大的其他作品。【这几条对于我这个比较急性子的人来说是正中下怀的,而且似乎也有效果】

 

我的练习和体会:这两个月主要写《天发神忏碑》和《妙严寺记》,每次先用稍大的毛笔写《天发神忏碑》,再用较小的毛笔写《妙严寺记》,感觉用笔会顺手一些,似乎小字比大字更好掌握。后来开始“通临”,结果发现最开始写的那些、写了无数遍的字毕竟要比从来没写过的第一次写的字要写得“像”一些,当然还是不够好。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