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学写毛笔字 -认识赵孟頫

第二个学期,2013年3月开始。拿了假期写的字给老师看,有一些表扬。

和老师有点熟悉起来,就说:当初选赵体,是感觉端庄中带点秀气,比较有亲切感,可是几个月写下来,觉得很难写,再怎么练习,哪怕是描,也出不来他的味道。老师说:赵体是很难写的呀,他是学钟王的……还学过……无一笔没有出处。

赶紧咨询度娘,简要记录如下:赵孟頫五岁开始学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与夫人管道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弟子。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楷草书俱佳,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羲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他在书法上的贡献还在于他的书论,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

没办法没办法,只能继续加紧练习。但是总写那几个字实在太没意思,也没进步。请教老师。老师说,“觉得没意思就换几个字写,可以的。”

果然后面那几个“徐林东接乌戌南对涵山西傍洪泽北临洪城”要比前面“大理少卿前朝奉大夫”好看多了,似乎也比较好写。却不想想,如果没有之前写了那些字,这几个还不是一样难。

ys5

ys6

ys7

老师也改变了一些授课方法,接受了我们这些学员水平低理解难进步慢的事实,再次讲授笔法,并针对每个同学临习的不同字帖讲解特征、放慢了授课进度。让我开始能领会一些内容。

新来的一位年轻女小胖同学,我们交流比较多,她说喜欢看我目前在写的那几个字,觉得有点味道了,窃喜一下下。然后讨论:是不是字帖里也会有几个字是既不好看又不好写的呀?答案是肯定的。比如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但个人觉得其中有几个字真的不好看。可是不好看不好写也得学,后人临摹都是将错就错的。

第二个学期就觉得自己在原地绕着圈子走,熟练程度当然在提高,写一个新的字,以前要写几十遍才能有个大概的,现在写几遍就可以了,但要说真正像赵体,那还差得远。而且一张作业中不能保证每一个字都有把握写好,时不时的会写坏那么一个两个字,破坏整张作业的效果。

这里还要说一点,之前学写毛笔字,用的是老妈以前用过的旧笔,是纯羊毫的,开始写着还好,用了2 个月就觉得不听话。结果买了新的纯羊笔,就像手下的队伍突然听指挥了。看来俗话说“纸要旧笔要新”是相当有道理的。

6月初,管理的朱老师通知说,一学年要结束了,群文馆要求学员交作品。心里有点小激动,想着学写毛笔字一年了,也应该拿出来一张作品而不是作业。可是只临了《妙严寺记》,怎么办?赶紧从《妙严寺记》里面仔细寻找可以用又比较好写好看的字,复印下来重新组织排布成作品的式样,我可是动脑筋了的,作品的文字内容要有意思有意境有韵味有画面效果还得朗朗上口,总之不是随意写几个字而是要体现文化,于是就有了“莲秀十里 月华九天”,找出几十年前弟弟为我刻的印章用上去,这就是“作品”了。

ys8

“作品”交上去啦,第二个学期又结束了。三个月十二节课,还是很快的。联系了转到D班的同学,说那里的老师上课也一般,下学期不打算学了。庆幸自己的坚持。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