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学写毛笔字 – 徒有其形
从上一篇的江南静好岁月到现在,5个多月过去了。这期间,大千世界一定发生了很多事情,而恒河中一粒沙的我,在学写毛笔字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事情。
本来这毛笔字写得还是很“安耽”的。市文化馆书法班结束了,作业也交了。省文化馆的课开始了,于是继续上书法班,主要是临写褚遂良的《阴符经》,虽然自己感觉写得有点像起来,但儒老师却总是提醒我要讲究“笔意”。儒老师说话比较婉转,可是每一次都提醒同样的问题,说明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掉,渐渐的就有压力了。临帖时一心想着要体现“笔意”,结果那些字还是像做广播操那样动作是分开的。
7月中,儒老师出差请了一位老师来代一节课,代课老师看到我写的字,直接一句“你的字徒有其形”,后来大概是看到我发愣的表情有点于心不忍吧,又追加一句“不过有形也已经不容易了”。
这句话,让我整个感觉都不好了,发愣只是表情而已。但代课老师说的又的确是实话,他只是说穿了我一直纠结的“笔意”问题,我无法否认我的字的确是“徒有其形”。
我怎么能甘心“徒有其形”呢?之前帅哥老师也说过,学书法要给自己定位,要确定一个目标。我还回答说,也不是书法家的料,就是陶冶、提升、快乐吧。但是两年多时间学下来,认真听课、看书、临写,虽然只是慢慢地一点点地进步,却是和这支毛笔有了感情。即便做不了书法家,我也想把字写好看。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改变“徒有其形”?说到底还是“笔意”。这个“笔意”,之前有写过,网上也能查到历代书法家各种论述,几位书法老师也一直强调,但是要用笔表现出来,对于我来说,难度真大。
8月初,临了一遍赵孟頫的《寿春堂记》请儒老师看。儒老师说:有几个字是好的,主要是线条出来了,因为结构已经不是大问题;但是不稳定,很多字没有线条。儒老师又说我写字时的姿势太紧张太死板,不够自如灵活。可是那几个“线条出来了”的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呢?也只是偶然的。
有一节课,儒老师还特地带来一个15岁的小男生,之前也是学过楷书现在学赵孟頫的行书。小男生不受我们干扰直管自己写,那支笔拿在手里,偶尔看一眼字帖,就那样行云流水一般“写去写去”。看到他的放松沉着,觉得自己写字确实太紧张了。
先调整自己的姿势。带上老花镜,坐端正的同时要放松肩背,右手臂靠在左手背上但不能太实在,要“似靠非靠”。
其次改变写字的方法,看仔细了再写。所谓看仔细,除了字的结构,更要紧的是这个字的写法,第一笔是如何从上一个字连贯下来,这个字的每一笔画是怎样前后呼应又怎样把这个呼应体现出来,哪里是可以停顿一下而哪里又必须一气呵成。我这里说的是楷书的写法哦。
最关键的,是抓住重点、放松心情,也不要受外界影响。此时只有眼前一本字帖,看仔细了“写去写去”就好。人家少年成才,我就铁棒磨针吧。
省文化馆的书法班8月底结束,九月又接着开课,市文化馆的书法班9月也开课了,去上课一路桂花香。今年的桂花开得久,一直香啊香的,十一月还闻到桂花香气呢。
就在桂花一直香啊香的过程中,突然有那么几次,写字的时候觉得那支笔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笔画自然地连贯起来了,同样那几个字很轻松地就写出来了,而且并没有刻意关注字形但反而比以前写得更像。更重要的是,心里的“纠结”突然消失了。
我不能说自己就此解决了“徒有其形”的问题,但至少有了一个方向、一种方法,让我知道如何把握自己、解除“纠结”。那么,继续努力。
这篇学习心得一直拖延了很久,因为一直觉得没有心得可以写,后来有了一些心得又觉得很难表述清楚。想想还是写出来,很多东西,放在心里比较容易,要写成文字就需要整理,能整理清楚了才说明确实是有所体会,才能有更多的进步。我想要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