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步校書郎】抄书-太古-绎史 (1)开辟原始

绎,《说文解字》:“抽丝也。”《康熙字典》:“《尔雅·释詁》陈也。《书·君陈》庶言同则绎。《传》众言同,则陈而布之。”

望文生意,《绎史》这书,实际上是史料汇总,总160卷,清马骕撰。

《四库提要》的评价蛮高:是编,纂录开辟至秦末之事,毎一事各立标题,博引古籍,排比先后,有异同讹舛以及依记附会者,并于条下疏通辨证,虽其疏漏抵牾间亦不免,而搜罗繁富,词必有征,史例六家古无此式,自为一家之体。

马骕自书《徵言》:取三代以来书,汇集周秦以上事,……分五部,太古、三代、春秋、战国、外录,凡一百六十篇。纪事则详其颠末,纪人则备其始终。除列在学官四子书不录,文献攸存者,靡不毕载。

资料极丰富。

太古史,其实就是神话。而且中国古代的史家习惯从什么都没有开始下笔。大体顺序是:

太易(未见气,即啥都没)-太初(气之始)-太始(形之始)-太素(质之始)-混沌(气形质具而未离)……

气、形、质,这三个算是哲学概念。气是最基本的,到今天人们还说“精气神”、“气质”,气是什么?其实大多是说不清楚。可以理解其意而不能准确表达概念,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中国古代文化里这种情况很多,方方面面。

《列子》说混沌,“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注意,《易经》的根本,乃至“易”从此出,这不是历史,这是哲学,世界从何而来?纯哲学问题。写历史,先写点哲学,再写点神话,然后才是史实,中间再夹杂点神话、夹点哲学,比如生而神灵、紫气东来、天降祥瑞什么的,好像算是基本套路,在古代中国当个史学家真不容易。

有了混沌,然后才有:

盘古-天地人三皇-有巢-燧人……

盘古有几种说法:“《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髙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髙,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这是开辟。注意那几个数字1、3、5、7、9,偶数是配的,两仪、四时、六合、八荒,等等等等,神话里也不忘哲学……。关于盘古之死,《五运历年记》:“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述异记》: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闲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闲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

纯神话,国土是盘古尸身演化,连人类起源都算上了。马骕认为:“盘古氏,名起自杂书,恍惚之论,荒唐之说耳。作史者目为三才首君,何异说梦。”态度很明确,这是神话故事,乱讲的,表当真。

三皇的说法很多,马骕的态度依旧明确“天皇、地皇称为二灵,是泰古二皇也,注谓伏羲、神农者非”。

大约,上古,人是按“头”算?汗……,所以有“天皇十三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地皇十一头,治八千岁”、“人皇九头”,还好后面说清楚“兄弟各三百岁”,否则,岂非都是怪物。尤其《河图括地志》还有句“天皇九翼,提名旋复”,13头9翼,貌似确实是怪物……。《遁甲开山图》说天皇出没于昆仑山(“被迹在柱州昆仑山下”),《三五历记》“一人有十三头,号天皇”,《真源赋》更不清不楚来一句“时遭劫火乃有地皇” ,连天劫都有了,坐实是个怪物,而且最后被地皇弄把火烧死了,所以“天皇氏以木王,地皇氏以火纪”。

人皇9人, “依山川土地之势,裁度为九州,各居一方”。《三坟》据此又称人皇作“居方氏”。《文子》曰“九皇之制”,偶很无聊的联想到“九总统”……,《三坟》又说“以女生为姓”,大约从人皇开始,有了姓氏,男称氏、女称姓,且可以大约的计算时长了,虽然还是不那么靠谱。

《春秋元命苞》认为“天地开辟至春秋获麟之岁”可分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叙命、循蜚、因提、禅通、疏仡10纪。每纪均约226700年。《博雅》更多些,“设人皇以来,至鲁哀公十有四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曰九头、五龙、挺提、合雄、建通、序命、修辈、因提、禅通、流记”,字不同是转抄的讹误,不必理会。这里有个问题,两处虽然有出入,但是一纪二十几万年是没错了,但是,共识的最后一个,“疏仡(流记)纪”,是“自黄帝以讫于周”,所谓“讫于周”即“春秋获麟之岁”,也就是鲁哀14年,约当公元前480年,案如下文云“疏仡始黄帝以訖獲麟,不过二千年耳。”这样,这最后的疏仡,也就异乎寻常的短暂。当然,也可说迄今仍是疏仡纪内。可是马骕在后面继续计算“因提六十八世,禪通九十餘世,世當得三千年”则黄帝至获麟(前480年)约2000年,即便向后延伸1000年,值初唐左右,也只是“一世”的时长。再想想,似乎,这段时间正是盛产神仙的时代。中唐以降,国产神仙妖怪日渐凋零,可以说,今人耳熟能详的大部分神仙妖怪都是这段时间出品。10纪,不含盘古、天皇、地皇,三者亦不知年岁。骕曰:“盘古以上谓无君乎?吾不得而知也。天皇以下之君谓尽可指数乎?吾亦弗敢信也。”这样说,盘古开辟之前,混沌时期,没有人自然也就无君,天皇之下,尽数是不可能的,史记载,黄帝之后有个倒霉孩子只统治了9年就被撤换,这样的肯定不止这一个。总之,三皇,太古时代,神话时代,知之即可,无须深究。正如骕言“未能悉三代之世,及而远求洪荒以上之氏号,斯好奇者之过也。”好奇心要有,但是过于执着这些东西确实没必要。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