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小學集註·内篇》立教第一7

命䕫曰: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温,寛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胄,音宙。諧,音鞋。

○䕫,亦舜臣名。典,主也。胄,長也,自天子至卿大夫之適子也。栗,莊敬也。永,長也。聲,五聲:宫商角徴羽也。律,十二律:黄鍾、太蔟、姑洗、蕤賔、夷則、無射,陽律也;大吕、夾鍾、仲吕、林鍾、南吕、應鍾,隂律也。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也。

蔡氏曰:凡人直者必不足於温,故欲其温。寛者必不足於栗*,故欲其栗,所以慮其偏而輔翼之也。剛者必至於虐,故欲其毋虐。簡者必至於傲,故欲其毋傲,所以防其過而戒禁之也。教胄子者,欲其如此,而其所以教之之具,則又専在於樂。盖樂可以養人中和之德,而救其氣質之偏也。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於言,故曰詩言志;既形於言,必有長短之節,故曰歌永言;既有長短,則必有髙下清濁之殊,故曰聲依永;既有長短清濁,則又必以十二律和之,乃能成文而不亂,所謂律和聲也。人聲既和,乃以其聲被之八音而為樂,則無不諧協而不相侵亂,失其倫次,而可以奏之朝廷,薦之郊廟,神人以和矣。聖人作樂以養性情,育人材,事神祇,和上下,其體用功效廣大深切乃如此,今皆不復見矣,可勝嘆哉。○適音的,徴音止,簇音輳,洗,鮮上聲,蕤,如追切,射音亦。○見《舜典》。*

*歌永言,永,備要作詠。

䕫,夔kuí訛字,堯舜時樂官。《禮記·樂記》:“夔始製樂。”

適子,即嫡子。適dí,同“嫡”。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朱珔jiàn《說文叚借義證》:“適庶字古衹作適。”又正統正宗,《漢書·翟方進傳附翟義》:“厥害適統不宗元緒者。”顏師古注:“其有害國之正統。適讀曰嫡。”

胄,帝王或貴族的後代,《玉篇》:“裔也。”《說文》:“胤也”《左傳》:“是四嶽之裔胄也。”《資治通鑒》:“況劉豫州王室之胄。”或對先輩的承續,《後漢書·邊讓》:“胄高陽之苗胤兮,承聖祖之洪澤。”陸機《遂志賦》:“仰前蹤之綿邈,豈孤人之能胄。”又,段玉裁說文注:“與甲冑字別。”篆書裔胄之胄從肉,甲冑之胄從冃。都是“由聲,直又切。”今楷體已無別。再,胤,《說文》:“子孫相承續也。”《爾雅》“繼也。”

太蔟còu,也作大蔟,亦作太簇。《康熙字典》:“《廣韻》倉奏切,《集韻》千候切,并音湊”。亦指農曆正月,《呂氏春秋》:“太簇之月,陽氣始生。”高誘注:“太蔟,正月。”案《漢語大詞典》未註音,當以《漢語大字典》《康熙字典》為是。

姑洗xiǎn,亦指農曆三月。班固《白虎通》:“三月謂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鮮也,言萬物去故就新,莫不鮮明也。”

無射wú yì,《史記·律書》:“九月也”。

十二律與農曆十二月對應簡表:

陽律:黄鍾11仲冬、太蔟1孟春、姑洗3季春、蕤賔5仲夏、夷則7孟秋、無射9季秋。

隂律:大吕12季冬、夾鍾2仲春、仲吕4孟夏、林鍾6季夏、南吕8仲秋、應鍾10孟冬。

八音,《周禮·春官》鄭玄注:“金,鐘鎛也;石,磬也;土,塤也;革,鼓鼗也;絲,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簫也。” 镈bó,一說“如鐘而大”(鄭玄注《周禮·春官》),一說小鐘,《國語》:“細鈞有鐘無镈,昭其大也”韋昭注:“鐘,大鐘;镈,小鐘也。”總之是鐘一類的樂器。鼗táo,即撥浪鼓。柷敔zhù yǔ,一說奏樂開始時擊柷,終止時敲敔;一說二者可同時用來和樂,不分終始。今最常見的“木”如響板、梆子之類。匏,《欽定周官義疏》:“笙以竹插於匏,故以笙解匏。”濫竽充數的竽,也屬於匏。

黄鍾、夾鍾、應鍾,鍾,薈要、備要作鐘,二字古通用,今簡體合作钟字。又,陽律又稱律,陰律又稱呂,即所謂律呂。

寛者必不足於栗。備要無“足於”二字。

“○適,音的”以下備要音注,庫部薈要本無。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