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小學集註·内篇》立教第一8
○周禮,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賔興之。
《周禮》,周公致太平之書也。大司徒,教官之長也。萬二千五百家為鄉。物,猶事也。興,猶舉也。謂以鄉三事教成萬民,鄉大夫論其賢者、能者以鄉飲酒禮尊之為賔,而獻其書於王也。
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
知,音智。
○德者,理之得於心者也。知,識事理為智。事理通明為聖。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制事之宜。盡己之心為忠,心無乖戾為和。
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
行,去聲。睦,音目。任,去聲。
○行者,理之見於行者也。孝,謂善事父母。友,謂善於兄弟。睦,謂親於九族。婣,謂親於外親。任,謂信於朋友。恤,謂賑於憂貧。
○見,去聲。下行如字。賑,音振。*
*婣yīn,同姻。《說文》“籀文姻”。籀文即大篆,如石鼓文,《法書要錄》:“籀文者,周太史史籀之所作也。與古文大篆小異,後人以名稱書,謂之籀文。”李斯趙高等簡化成小篆,如泰山刻石。程邈王次仲再簡易之成隸書八分,再後而草楷至今。
“○見去聲”以下備要音注,庫部薈要本無。
行xìng者,理之見於行者也。上行xìng,行跡。《廣雅》:“行,跡也。”《禮記·樂記》:“聞其謚知其行也。” 鄭玄注:“謚者,行之跡也。”下行xíng,行為,德行。《周禮》:“敏德以為行本。”鄭玄注:“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
九族。《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註疏:“上至髙祖,下及玄孫是為九族。”即高、曾、祖、父、己、子、孫、曾、玄。
然此当为“九世”,非九族。《白虎通義》敘九族為:父族四:父之姓為一族;父女昆弟適人有子為一族,即姑母有子者;身女昆弟適人有子為一族,即己之姐妹有子者;身女子子適人有子為一族,即女兒有子者。母族三:母之父母為一族;母之昆弟為一族;母之女昆弟與其子為一族。妻族二:妻之父母各為一族。另一說,謂堯時父母妻之族俱三,周乃貶妻族以附父族。今俗知所謂“誅九族”即此,然通觀先秦并秦漢史記,無誅九族事,最嚴重的無過漢宣帝朝霍光被夷三族。
外親。女系親屬。如母、祖母的親族,以及女、孫女、諸姊妹、姪女、諸姑的子孫等。
賑zhèn,以財物救濟。《廣韻》:“贍也。”《鹽鐵論》:“饑民以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