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薇】《“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孩子”》
前几天看到朋友从朋友圈里转给我一条信息:“分享下女儿给我的喜悦:雅思8分(不满意,准备再考,没有老师辅导的);上学期科目全A,数学提前一年修完A+;拿了学校最高奖学金。亲们:可以小小敲诈下本人呵。”看完后我回复了六个字——“别人家的孩子。”
以前看到学霸的辉煌成绩,会转达自家孩子,看上去是给孩子树立榜样;潜意识里其实在偷偷憧憬,自家孩子看完这样的信息,发奋图强,自强不息,他日也给我这样的机会得瑟得瑟,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儿子的舅妈Asteller,金华学霸,本科保送华工,硕博连读,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现带研究生。儿子学习上除我之外,与她交流最多,她视如己出,言传身教,最终还是不能把“自家孩子”推上学霸的高度。指望树个榜样就能出个学霸的我们该醒醒了,学霸一般都是那个让自家孩子深恶痛绝的“别人家的孩子”,我们还是手下留情,别有事没事刺激自家孩子了。
学霸故事自家孩子不爱听,总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啊,到时自家孩子长大后怪我们没有严格要求他们,这个“罪名”可不是一般家长可以承受的。不用担心,还有很多自家孩子喜欢听的真人真事。
假如你是优等生、或者自家孩子是优等生,小吴的故事你一定要听听。
驴友小吴,博士毕业之后、随夫去美国前,带着父亲与我们驴行稻城亚丁。小吴从小学到高中,一直独占鳌头,学霸不说,文娱体育样样出色。高考却跟她开了一个大玩笑,只让她考上了普通的本科院校。《后会无期》里王络丹说“我一直都是优,你让我怎么从良?”对于那些习惯优秀的同学来说,偶然得良让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大学四年,她拒绝见所有的旧同学,不愿意参加任何的联谊活动,那个“良”让她耿耿于怀,那个“良”成了她的耻辱,那个“良”让她抬不起头……本科四年是小吴的人生交叉点,她可以选择与祥林嫂同行,认命,不断地说过去多辉煌不断地说自己高考没考好。小吴毅然选择了另一条路,考研,进入沈阳药科大学;考博,进入香港大学。假如把从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考博看作通关游戏,那些博士毕业的同学们就是将中国考试这游戏打通关的顶级高手,小吴是其中一个。这个高考后差点挂掉的游戏玩家,从此成了母校的励志故事主角。现在她正在美国明尼苏达做博士后。
也许你会说小吴还是学霸,一个经历过挫折的学霸,对自家孩子没有说服力。既然这样,我们可以看看大川。
儿子的干哥哥大川,聪明开朗情商高,六年级时与我第一次见面,从机场回家聊了一路,聊到最后给我算出一间私立学校的收支项目及利润率来,我眼中未来CEO的好苗子。大川初中时与其它聪明孩子一样,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优良,不够拔尖不能成为学霸,不是不行只是不屑,什么时候自己愿意,稍一用力,学霸就一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我的高中同桌(学霸I代)曾有一个经典比喻,从网上下载东西也需要时间,何况把知识上传到大脑?中考给大川哥重重一棒,他没能考上全市最好的高中,继续原校升读也不能进重点班。这一棒把大川哥狠狠打醒——从优良到拔尖远没有想象中容易。高中三年,奋起直追,一直保持全校前十名,高考前半年面试上海纽约大学,被提前录取。新学期正式成为国际化学生,他的新舍友是德国人。
看到这里可能你已经心灰意冷,自家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以上这些孩子依然是“别人家的孩子 ”。别气馁,下面提到的子峰,一定是自家孩子。
儿子的表哥子峰,居住地就近入读小学,小升初没考好,读本镇最普通的初中;中考没考好,只能读本镇的普通职业学校。还未毕业已经被贴上“不是读书材料”的标签。
每座山都有自己的金顶。没想到这家镇级的职业学校,竟然是同级别的职业学校中多媒体专业的佼佼者。引起了新西兰某家职业学院的注意,到该职校招收多媒体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中国考试界通关游戏中败下阵来的子峰不但不是“读书材料”,更不是“多媒体专业毕业生”,他的求学之路没法顺利与新西兰留学之路打通。
天无绝人之路,遇山翻山遇水涉水呗。一翻了解之下,知道新西兰该学院有酒店管理专业。这为平时喜欢做菜,一起吃饭就主动负责斟茶递水添酒的子峰打开了一扇窗。他到广州某职业学校进修完后,顺利拿到新西兰的入学通知书,半工半读完成了酒店管理的大专课程。拿着酒店管理大专学历的子峰,顺利在新西兰找到工作。“不是读书材料”却在这个大专课程学习中,发现自己学会了读书、爱上了读书。只身跑到首都威灵顿,走遍各大院校后,成功拿到百年老校维多利亚大学的入学通知。
功课压力很大,子峰已经不能半工读了。现在他每天就在宿舍、学校、图书馆转,每天学习11-13小时。维多利亚大学世界排名200左右,有学生2万多人,其中3千多名是国际学生或交换学生。全部学科能拿到B以上,就够条件成为交换生,到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甚至回到中国的北京大学读书。假如子峰最终选择成为交换生逆袭回北大,无疑就是要给中国教育体制抽一记狠狠的耳光。
马尔科姆•葛拉威尔《异数》的核心是“一万小时定律”,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所有孩子都是“自家孩子”,所有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家孩子”变成“别人家的孩子”并没有捷径,谁的付出越接近一万小时,谁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图:《峨嵋金顶》 by kenshum)
的确如此.我一直对儿子说,学习更在于过程本身,学习持续认真做一件事.持续付出的努力必有回报.
我的自家孩子还未觉醒,可能是他妈妈未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