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户外的一些体会
十一长假,风闻又有一起十几、二十人的户外队因河流涨水被困而求援,幸无伤亡全部获救。不由想起这两三年,户外运动似乎事故频发。且不管跟随网上曝光地每一次救援行动的“该不该救”的争论,也不必责怪那些直接开骂的人。我只是好奇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事故,年轻的爱好者们,嗯,菜鸟们、新驴们,也许在出门之前应该仔细反省自身。
我玩户外不算很晚,到如今时间也不算短。听到看到类似这些事故报导,有些是喟然长叹,時也命也。比如前两年北京的那位地理老师,一位有经验的“老驴”却陨落于自己家门口的山里。有些则是哭笑不得,比如今年十一这些孩子,在南方的夏季,竟然在可能是河道的山谷里扎营,最终涨水被困。还有十一前媒体报导的,被困司马台还是箭扣长城的几位小朋友,看照片是穿着板鞋牛仔裤就上了野长城,而且竟然缠绵到夜晚,9月,北方山里的夜晚已经很冷了。真是让人不得不问一句,你们干嘛去了?
在我看来,第二类事故很多缘于当事人无知无谓的自大。在今天这个手机地图和GPS全面普及的时代,盲目相信手机地图却不懂得正确地使用方法。
今天,所谓的“景区”几乎已经遍地开花,在人烟稠密地区“探险”的意味几乎可以无限淡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山野就无限安全。尤其是路径很少的所谓“野山”,尤其是夜晚。可以说,任何一座山在夜晚都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一个有经验的户外玩家,也即“老驴”们通常都会在太阳落山前下撤或者安营扎寨。夜晚是吃东西喝酒聊天睡觉的时候,不到逼不得已的时候,我们绝不会夜里在山上乱闯。曾经在骑车路上,山西的一位老交警的话给我印象很深:出门骑车是为了健身的,必须要保护好自己。山野穿越亦然。玩户外固然有“探险”的因素在,但是毕竟不是专门去“玩命”的,该做好的功课还是要做足。
很久没有混迹网上的户外圈了,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们是否还有“做功课”这样的概念。这些“功课”,包括出门之前要确认装备是否带够了,是否能正常使用。鞋子要舒服、衣服要合身、帐篷是否正常开合,是否会开会收、睡袋温标是否符合目的地此时的气候、气罐炉头是否能用会用、灯具是否正常,等等。有些“功课”是知识性的。比如目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此时的极端高低温度、风雨的可能性,从何处抵达,从何处脱离。手机话费充足,电量充足。
除了手机之外,最好再准备一份地图和指北针,而且要确认自己会看地图、会用指北针。要时刻记得,手机电量是有限的,尤其是现在的大屏幕手机,当你开着GPS开着地图定位自己搜索路径的时候,通常用不了一天。手机地图是流量大户。而且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百度地图几乎没有山野卫星图,谷歌地图精度有限。最重要一点,手机是向外界求援的最後保证,耗尽电量、话费等于自绝后路。所以,出发之前多看几次当地地图,到达之后买一份本地交通或者旅游地图,很重要。如何看地图,我想只要中学地理课不全是睡过去的,应该问题不大。
以前没有遍地开花的“景区”,只有野山可闯。更没有智能手机,GPS只是高明或者麦哲伦,黑白屏、全英文、没有中国地图,基本还类似于“奢侈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平民绝无可能搞到大比例尺地图,甚至等高线地图也休想。买了GPS的玩家想办法从谷歌地图上扒下带有等高线的地图,然后把熟悉的地区一个点一个点的标定坐标再倒入到手持GPS里面。网上不少GPS论坛上有这种手工标定地图的方法和坐标系分享。今天的手持GPS似乎已经风光不在,但是实际上它依旧比手机可靠,不说芯片、预置地图,单单耗电量也比手机低很多很多。没有手持GPS的则需尽力搜寻目的地详图,从省图、市县图到走过的人的手绘图甚至风景图。
要学会看太阳,至少要认识北斗星,要了解山脉和水道的大致走向,再加上一个准确的指北针、一张可靠的地图,基本可以保证在山野里不会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