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点校——广州游览小志(3)越秀山、蒲涧寺、长寿寺、南园三忠祠

【今广州越秀山五羊雕塑】

越秀山

越秀山在广州府城北,城堞因山,山分为二。东为歌舞冈、越王台。其西为观音阁,山半为呼鸾道,伪汉刘龑故迹也。城西为朝台山,《南越志》云:“傍江构起华馆以送陆贾,因名朝台也” 。《古迹记》云:“山巅有达摩泉,山踞粤城最高处。凭高下瞰,远江如带,目尽炎海。”粤人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多游于此。城堞间多榕树、木棉。时暮春,木棉方花,红照天外,亦一奇也。

【越王台今已湮没无迹。据《豆瓣·越秀山古迹》一文:观音阁,疑今“越井岗上的‘佛山’石牌坊一带就是观音阁故址”。呼鸾道,似今越秀山百步梯上延。】

【蒲涧濂泉图。宋羊城八景之一。不知所出】

蒲涧寺

三月初四日,劳书升宪副,约同忍庵、畟园、元孝游蒲涧寺。寺在白云山麓,气象疏古。寺门诸山环抱,门内二石碣,刻宋苏文忠公诗、崔清献公词。坐禅人大韶范成,妙叶堂始食蕉子、羊桃。菖蒲涧在寺左,《太平寰宇志》云:“菖蒲涧,一名甘溪。”《南越志》云:“交州刺史陆允之所开也。襄阳罗友累石涧侧,容百人坐。”《古迹记》云:“南汉辟甘泉苑,南有陆公亭。”夹溪刺桐、木棉花开,殷艳如画。时久旱,细流涓涓出石罅中,小鱼如秧针,千百为群。东上寻濂泉寺,半里许,得石涧,潺湲有声。涉涧而东,树益蓊郁【《丛书》作蔚】,水声益清激。又半里,复涉涧而西。涧中巨石欹立腾倚,类多姿致【“康熙本”作制】。岸皆竻竹,竹尽得寺。寺数弓,而朴雅绝尘,老僧兴杲【《丛书》作獃,或以“杲”讹“呆”,文本以简体“呆”从之。】居之。元孝言:“郡人陶璜苦子,前身寺僧道安也。”因言其从父陈公慧业,记前生为庐山僧事,甚奇。寺去濂泉尚里许,众疲谻,不能登。坐涧石,荫竹树,俯听水声,如鸣琴筑。下山远见琵琶洲【“康熙本”琵琶二字皆从水,从《丛书》】,洲上浮图岿然,海鳌寺也。归食寺门榕下,是日甚暑,清风洒然。山,相传为安期生得道处,上有景泰寺、安期祠。

【按:“众疲谻”。谻,原本作??(左上乂下厷右几),GB2312字库无此字,以谻替。《康熙字典·子集下·几部》8画:“音剧。《扬子·方言》倦也。又作谻,《史记》徼谻受诎。”】

【按:蒲涧寺、安期祠今不存;景泰寺,今广州市白云山西麓景泰坑可寻遗址;琵琶洲,今名琶洲,在广州市海珠区,上有琶洲塔,即古“海鳌塔”,人赞曰“琶洲砥柱”,是为羊城八景之一。海鳌寺依塔而建,久圮】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影长寿寺半帆亭】

长寿庵

长寿庵在西郭外,创于万历间,禅人大汕石濂【文本、《丛书》俱脱“石濂”二字】重新之。汕能诗画,营造有巧思。寺西偏有池,通珠江,水增减应潮汐。池北为半帆,循廊曲折而东为绘空轩。轩前佛桑宝相,诸花丛萃可爱。由半帆并池而南,缘岸皆荔支、龙目【《丛刊》作“龙眼”】。池之南为怀古楼,高明洞豁。其下为离六堂,水木清华,房廊幽窈,如吴越间寺。有拈花释迦像,饰以黄金、珠玉、砗磲【《丛书》作“车磲”】、玛瑙、瑟瑟之属,庄严妙好。又有铜像,云是唐铸也。

【据《百度百科》:僧大汕,字厂翁,号石濂,一作石莲。工画。著有《离六堂集》《海外记事》等。按:据《大洋网》2010年载《湮没百年的广州西关长寿寺》文:大汕将长寿庵改为长寿寺,在今长寿东路荔湾分局北面一带。光绪卅一年(1905)四月,两广总督岑春煊拆毁寺庙,自始湮没,“除地名外,痕迹全无”。又:寺与光孝、六榕、海幢并本记未载之华林四刹,合称广州五大丛林。】

【抗风轩议盟遗址】

南园三忠祠

大忠祠,祀宋文信国、陆丞相、张越国三公。其东,祠南园五先生。五先生者,孙典籍蕡、黄待制哲、王给事中佐、赵御史介、李长史德明。初结诗社于南园,此其遗址。崇祯戊寅,巡按御史葛徵奇,葺三忠祠,并锓五先生诗于版,久之皆废。同年彭吏部襄为番禺令,复新之。祠有池阁,背枕河流,亦一胜地。

【祠今不存。据《广东文化网》载文,1888年张之洞葺三忠祠,并设广雅书局,即今广州市越秀区文德南路中山图书南馆内,今屋舍湮没。另,中山先生首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与诸同志议立“兴中会”之“抗风轩议盟遗址”亦在此。】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