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薇】2021 均值回归

婆婆每年春节后都会选择良辰吉日为一家老少查流年。从结婚第一年春节开始到2020年,我的流年年年报捷,好到连解签的人都记住了我。2021年春节后,婆婆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今年你要注意一下,你的流年一般。我的心稍一下沉,马上又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均值回归”了。

月圆月缺,潮涨潮退,世间万物皆有周期,岂能强求长盛?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在《易经》六十四卦中,除了谦卦六爻是“吉”、“无不利”外,没有一卦从初爻到上爻皆得吉,也没有一卦皆得凶。我等凡夫俗子,除了坦然接受起落并顺势而为,已经没有别的更好选择。

公媳矛盾

我一结婚就解决了几千年的“婆媳不和”大难题,2021年却栽在了“公媳矛盾”的小概率事件上。

“公媳矛盾”今年能成功在我家上演,其实非常不容易。首先要有一个甘愿有失身份的公公,毕竟“堂堂大男人与儿媳妇过不去”很丢人,而“连儿媳妇也镇不住”很丢架。其次要有一个无所畏惧的儿媳妇,毕竟挑战世俗伦理道德标准随时会被人口诛笔伐,少一点成为祭旗牺牲的决心也不行。最后且最重要的还必须要有导火索。

“公媳矛盾”的导火索是“春节要不要买年花?” 一辈子害怕承担决策责任的他,逐个逐个地问家人这个问题。长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我表态:“他想买就买,但要做好心理准备,今年春节会与去年一样不建议聚会。” “买!当然买。他喜欢买就买,就当买‘玩具’吧!” 结果玩具的比喻激怒了他,1月16日他先赶周末来吃饭旳女儿一家三口走,1月17日骂儿子,最后拿着2017年的一件旧事挑拨我与婆婆的关系。那是我99.99分的婆婆唯一被扣的0.01分,我已经直接抹掉当没有发生过,他翻出来后让我再次充满忿恨,对他的厌恶之情已经没法掩饰。

婆婆在做理疗,我负责买菜,她声控我做饭。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后,我不想做饭给他吃,也不想吃他做的饭。就这样我自己分开单独煮食了。我看在婆婆和老公的份上不与他计较,通过不与他接触来回避矛盾,相安无事过了四个月。

5月27日晚上10点左右,不高兴我不一起吃饭的公公终于不再指桑骂槐,当着我老公面直接对我开骂。我可不是省油的灯,这辈子我老爸、老公、老板都不敢这样骂我,公公算什么东西? 我与他儿子一离婚,他在我生命里什么也不是。对骂环节,老公一句话都没说。他帮老爸,两个同姓人欺负一个外姓人? 两个男人欺负一个女人? 他帮我,两个年轻人欺负一个老人? 娶了媳妇不要爸? (我后来告诉儿子,这是教科书级别的操作,无懈可击,做好笔记以后好好学习控场。)

当老人邀功似地说出“我从来没有在外人面前说过儿子儿媳不好”时,我灵机一动直播他发飙。只要打过投诉电话的人都应该听过这段话“为了……,我们的通话将被录音”,那是高效降温剂。心意已决,整个人马上冷静理性起来,把两家亲戚放到一个朋友圈分组,全程直播给亲戚朋友看。

5月28日一早,大姑子气急败坏地留语音让我删除朋友圈,我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他每隔一年半载就说一次与我们一起住不开心,气得婆婆血压飙升,逼着儿子赔礼道歉,然后他就看在婆婆血压高的份上,继续“勉为其难”地留下了与我们同住。他一方面对我们不满,另一方面又维护自己妻贤子孝的人设,做人憋得这么辛苦干嘛?我帮他铺个垫,让他放心对外讲、尽情讲,数落我们有什么不好。我完全不介意。

为了把架吵好,我真是操碎心了。接下来的五天,我一边朋友圈直播、一边自我调侃、一边找法律伦理人文支持、一边与围观者互动,还画图表分析利弊……该干什么干什么,不亦乐乎。“三纲五常”里的“三纲”、“三从四德”里的“三从”,都没有公公什么事;民法典里更是明确说明了公婆与儿媳是社会关系。难怪我没法给婆婆办银行附属卡、投保、代理选民投票。税务的朋友还告诉我,个税的六项扣除里不包括公婆岳父母关系。

而我公公什么也不干整天坐着,估计就苦思冥想我为什么不理他。对手(们)太弱了,时代已经改变,他们还停留在“家丑不出外扬”、无条件“尊老敬老”的层次。为了不让公公太难看,我隔空让亲朋转告他破局方法——我说什么做什么怎么看他真的不重要,他当我透明,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不知道是采纳了我的建议,还是他自己想通,接下来几个月,我们互当透明,相安无事。

11月19日婆婆生日,她做好饭后摆好我的碗筷,我就顺着台阶下来,一起同台吃饭了。“公媳矛盾”年度大戏正式落下帷幕。

在闹矛盾的十个月里,除了等他们吃完饭腾出厨房,我把午饭和晚饭时间顺延两小时之外,我的生活一切正常。我把方圆三公里的买菜、外卖门道摸了个熟。自己做饭时,我最爱无油无盐绿叶菜,外出就餐时,最爱机器人餐厅的标准化出品。我借机观察各家餐饮店的经营模式和生存之道,倾听外地人老板来打拼的故事。其中一家烧味店干不下去了,一家三口要回老家,约好在最后一天送我烧味以感谢我对他们的支持,可能他们以为我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吧。心意我领了,然后我以出差为由婉拒了他们的馈赠。

这十个月里,几乎一有人约饭,我就马上答应;一有人约局,我就马上参加,包括那些我以前认为的无效社交,能蹭一餐算一餐。如此这般,我的社交活动反而比往年增加了。而最难能可贵的是,我可以切身地体验年轻人、外乡人的生活方式,更接地气更融入社会了。虽然我不与他们同吃,但伙食费我一分都没少给婆婆,也就等于多支出了我自己的餐饮费。如此一来,最开心的自然是我蚂蚁森林的朋友,我拥有更多能量供他们收取了。

不用陪伴公婆后,多出来的时间我可以更多地陪伴自己爸妈。每周多增加一次一起吃饭,饭后陪爸爸尽兴地聊三四小时。中秋节与生日,我都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清茶淡饭,静静地与爸妈一起度过。唯一遗憾的是我没法练琴,为此,我甚至想过多买一个钢琴放在爸妈的新家。

我开始明白年轻人为何不愿意结婚了,当一个人也可以过得不错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结婚?

见证历史

进入第四季,我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正在见证历史。我所经历的,必将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知道我必须浓墨重彩记录下“公媳矛盾”,像我过去十年的旅行书。

从2011年到2021年,一定有人像我一样出行超过五十次,走过四大洲的也绝对不会是少数,从商周一直钻研到现代的也肯定大有人在,但我相信,完完整整将所有旅程图文并茂详细记录下细节的一定不会很多。再加上我十年以来,每年一篇近五千字的年度回顾,这些记录的体量变得异常巨大。

当我看的名著、获奖文学作品越多,就越清晰地看到他们的共同点。作者无一例外都是用所属时代最流行的形式记录下其时代的特色,用文字在时间长河里锚定某一两个专属的点。就如《诗经》和但丁的《神曲》,在文字还没有成熟的时代,它们是用“歌”的形式传颂。公元前四世纪前后,中国的孔子、古印度释迦牟尼、古希腊苏格拉底,不约而同都用了同一种形式,即由弟子(学生)以记录言教的形式传承下来。“子曰”、“如是我闻”的表达形式如出一辙,略有不同的是《论语》和佛经都是合著,而“对话录”则是柏拉图的专著。接下来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莫不如是。到了民国推行白话文,新中国扫盲并推广普通话,近一百年的文学作品非常贴近生活。

过去这些年,我清楚地感知到自己正坐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列车上,我一直觉得我应该要做点什么,找到一种模式留住这沿路的风景。很长一段时间,我感觉到风,但却抓不住;我看到天空的云,但却摸不到留不住。

我非常幸运地活在互联网时代,1994年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个人电脑——一台价值16000元的台式电脑。毫无悬念,我从拔号上网一路走到5G时代,从微软win32到Win8系统,从2009年苹果Macbook上的Mac OS X 10.5 Leopard到现在Macbook Pro上的macOS Big Sur系统,在使用软件的路上从来没有停过半步。我从来不拒绝新产品,试用后觉得好就会继续使用。

我全程目睹腾讯、阿里的发展,也亲历很多产品的寿终正寝。如何保证我日积月累下来的所思所想安全?这与押宝无异。我运气真的不是一般的好,过去十年我放在腾讯、新浪两家公司产品上的记录不但安然无恙,还能成功导出打印成书。当我手捧着一本一本实体文字记录时,惊喜地发现,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要抓住的风和要握住的云吗?

这十年,很多东西出现了又消失了,如移动Wifi蛋;有些东西存在了几千年,现在无可奈何地退居二线,如钞票;有些东西原来根本不存在,现在每个人都离不开,如健康码。也许某天他们都会被大家遗忘,但至少还有一个我,还能用我的记录来证明他们曾经存在过。

世界正在飞速变化,当这世界上出现或者失去某些东西时,过去的一些规则就会改变。几乎每个月1号我都会收到类似《从这个月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的文章推送,这些都是可感知的变化,可见且可接受。

乡土文化的快速消亡,则是不可见不容易被接受的变化。明眼人应该看到,“公媳矛盾”大戏里我叫板的不仅仅是我的公公,而是向父权、夫权、男权的赤裸裸挑衅。

过去这十个月里,没有一个男人敢直接与我讨论这件事。那些已经是公公、老公或者以后会当公公的男人,不知道有没有假设一下,(儿)媳妇像我这样时,他们应该如何应对。那些有女儿的爸爸,可能会对我又怕又爱——怕我教坏他们的另一半,爱我为他们女儿做了表率。

以前因为我与婆婆的关系实在太好,很多婆媳关系紧张的女性朋友实在没法与我共鸣。“公媳矛盾”一公诸于众,我瞬间多了很多说心里话的女性朋友。而有适婚女儿的妈妈,更是巴不得能找到我的同款,作为自家凤凰栖身的梧桐。

珠三角一带,女性地位普遍不低,教育与就业几乎不会因为性别而受到歧视。一孩政策之下,很多女孩子自小得到高品质的教育,而且是家庭财产的唯一继承人。男主外女主内的搭配型婚姻模式比例正悄然下降,强强联合的合伙人婚姻模式比例明显上升。如果老人没有足够的人格魅力,仅仅因为年纪大辈份高而对晚辈颐指气使,会大幅降低成功联姻的机率,到时就别怪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育了。

我不是女权分子,不会在天塌下来时推开男人自己冲上去顶。当没有男人或者男人累了的时候,我可以同心协力一起顶。今年我强烈地感觉到能顶天立地的优秀女性越来越多,她们没表现出来只是因为珠三角大部分的男人表现还行。希望这种平衡能继续保持下去并扩散到全国各地吧。

未雨绸缪

2014年去斯里兰卡的飞机上与邻座的泰国人阿龙聊天,98%的聊天内容都已经忘了,阿龙的样子也忘了,就是他的一句大意是“人在高峰时就要为下降作好部署”的话,七年里如影随形。

我在老东家就职的时候,管理岗位的人休假或出差,会把离开时的工作安排好、与同事做简单交接、群发邮件给所有的业务单位对接人员,告知自己外出的安排及紧急情况应该找谁对接。然后就可以关手机、关电脑安心休假了。十七年里重复了无数次的“为离开作安排”后,“为离开作安排”已经内化到我的血液里。

那一年西安杨森的管理人员出差遇上飞机失事没有再回到岗位,自此之后我就按“一别即永别”的级别来安排事务。

我是悲观的乐观主义者?还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标签不重要,用友邦资深保险经理阿君的原话来形容,那是“有准备的人生”。

如无特殊,我的人生已经过半,像前几年的自我感觉一样,我再次感觉到这一年是我的人生巅峰,然后一边享受巅峰美景一边铺垫下山之路。

这几年看的经典原典后劲很足,每次我以为到顶了,一股无形的强劲便悄然从身后轻轻推我一把,让我自然而然地又更进一步。如果说2020年感觉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做什么都势如破竹游刃有余的话,今年就是水到渠成海纳百川。

“道可道也 非恒道也”(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道德经》),宇宙万物的规律可以认知、表述、遵循,但却不会恒定不变。我还是看不清摸不透那个规律,但已经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尽量遵循但决不墨守。结合贯穿《易经》的“易”精神,感知规律,接纳变化,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就能多一份笃定。

年初被批“流年一般”之后,我问自己有什么不可失去?至亲?家庭?财富?名誉?健康?……掬水月在手,紧握拳头则一无所有。当没有什么害怕失去后,就没有什么不能失去,自然就没有什么会失去。

世间一切皆是身外物?当然不,健康是身内物。对于身心健康管理,我从来没有半分松懈。我22岁开始每年健康体检然后在我们身体健康、人人买房投资的时候,我重金买了高端医疗保险。房子是身体的居所,身体是灵魂(精神)的居所,我的价值观里后者更重要。

根据历年体检报告的变化曲线,我年初就预测到今年会有新状况,该来的它一定会如期而至,我就拿着重疾保险恭迎它到来。在离2021年结束不足14小时的时候,躺在门诊手术床上的我仍然不知道自己半小时后是否会被告知需要转为住院治疗,但完全不影响我轻松淡然接受成或败两个结果。我那“有准备的人生”态度让我本能地提前连载本该在新年凌晨发布的年度回顾。幸运之神眷顾有准备的人,我亲测为真。

快乐源泉

焦虑、恐惧大多来自未知(无知)。高品质交流和深度阅读是破解未知(无知)的捷径。

这几年总有一种跑马拉松的感觉,我的朋友年龄跨度从10+到80+,他们就分布在跑道的不同位置,年长的跑在我前面,年轻的跑在我后面。超过十个睿智的姐姐跑在我前面,只要我想知道什么,微信上一请教,她们就倾囊相授。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美好,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烦恼,它们会在相应的地方等着我,有了姐姐们分享的秘籍,遇到美好和烦恼时,我就可以大方得体、不卑不亢地说:“久仰久仰,我们终于见面了”。

美好的人生就是如此,跑前面的把经验心得打包传递给我,我接过后充分利用并优化后传递给身后的年轻人。

今年因为图书漂流活动,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了淅淅,一个按年龄可以当我女儿但却成了我朋友的宝藏女孩。我不断给她传递秘籍,她反向给我传输新技能新观念。我们给对方推荐课程、书目,然后分享心得体会,频繁擦出思想火花,火花照出某些事物的模糊轮廓。接下来在阅读或生活中重遇这些轮廓时,会在一片混沌中把它们认出来,阿凡达中I see you的喜悦就会源源不绝地出现在生活中,让人欲罢不能。

三千年前只要你活得足够长,一句“我吃盐多过你吃饭”就可以呛死族群里的年轻人。现在,每天起床睁眼就有的年龄,已经很难让人赢得尊重。

一千年前只要你走的路足够多,一句“我过桥多过你走路”就能唬住乡村里没出过远门的男女老少。现在,飞机高铁汽车,已经让人的活动空间空前扩大,见识、见、识,不思考,所见非所识。

三百年前,一辈子没离开过家乡,在精神世界深耕不已的康德成为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精准深耕并出成绩已经越来越难。

乡土文化正快速消亡、人与人之间认知的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世界与人生史无前例的立体,仅凭长度、宽度或深度中的一个围度已经没法让人轻易羸得财富、名誉、地位、智慧…… 即使你拥有了其中一项,也不一定能赢来别人的尊重。

以获得别人的尊重(被认可)作为人生目的,无疑等于把自己的快乐开关交给别人控制,又怎么能开心快乐地活着呢?高品质的交流不是点赞、艳羡,是交流后,能互相成就对方更美好。

深度阅读是我的另一个快乐源泉。动物世界、植物世界、唐诗宋词……我一直不得其门而入,以致很长一段时间一遇上就绕道而行。

今年听了“非洲的青山”主讲的《像动物一样生活:非洲野生动物观察笔记》、看了刘夙的《植物名字的故事》、西川《唐诗的读法》、沈嘉莹《人间词话七讲》,仿佛打开了一扇朝向陌生世界的窗,新鲜、刺激、有趣。前两者直接拓宽了我的世界,从人类世界进入生物界。

深度阅读给人带来内啡肽,这是体内自行形成的“快感荷尔蒙”或者“年轻荷尔蒙”,可以帮助人保持年轻快乐的状态。我爸爸说看一本好书后(如《易经》)的感觉就如喝了一杯香醇的茶,心旷神怡。而我最享受的是,我不成型的朦胧想法被作者用文字表达出来,那种超越时空与作者产生的共鸣,让我觉得不再孤单。

找到自体产生内啡肽的奥秘,快乐就能不假外求了。

均值回归的2021年马上要过去了,我最终未能成功在B站立足,但做视频的技能让我在指导应届毕业生求职面试时帮她做出了一个漂亮视频。喜添孙女的朋友让我给小宝宝推荐名字;新居乔迁的旧同事让我帮她选良辰吉日;生日当天拿到接近中六位数年薪的聘书……存在感要来时,我挡也挡不住,就像2022。

Adiós 2021,bienvenido 2022.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