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荐书,一本目录,国学门径

自幼读书就流于驳杂,把那时代能得到的小说几乎都看了一遍。没什么系统胡乱看去的结果,就是除了发小一起侃侃山、贬贬影视剧乱改原著、充充剧透党之外,也就没其他了,偏偏小说这东西看多了,年长了,其实会厌。先父曰:只看热闹。诚哉斯言。

只是建立系统并非易事,学霸们有师父指引,自然无碍,我这学渣就只好凭着兴趣蛮力乱撞。然而就如看小说最不打紧,识字就好,写小说却不是作文满分就可以。却说,我一直觉得小说家都是些了不起的家伙,竟能凭空生生捏吧一个世界出来,神一样的脑袋……,扯偏了。

所谓一力降十会其实更扯,但蛮力加运气却也能得些东西。这几年校书,反反复复看到前人论读书法,大体有了点方向。

有人讲治学先治史,治学可以免谈,层次太低够不到那么高冷的东西。治史也可以免谈,音义不辨句读不分,谈什么治史,所以这条可以放弃。

有人说读书从校书始,有些道理,但是太慢。而且校书时很容易泥于字形异同音义演变,也就是从书本身的文义旨趣脱离开,陷入“小学”之中,如我。虽然其中乐趣多多,收获也不少。但不仅书本身被忽略了,而且耗费时日所得却终究琐碎。

张之洞説:“将四库全书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序》)。《四库全书提要》是一种目录,目录这东西虽也冷,却还知道一点。以前看闲书的时候除了在书架上乱取,基本就是捏着本文学史按图索骥,当然文学史于那时的我也就是当目录用。

有路可走,自是要走下去。

四库全书收书3460种,七万九千余卷,这是一套不可能看完的书。哪怕仅仅《总目提要》也有200卷之多,好在,有小号的。

公元1773,乾隆38年,清高宗诏开馆编纂四库全书。同年谕:“朕临御三十已余年,亦望七岁矣,斯事体大物博,时略嫌迟”,“著于全书中,撷其菁华,缮为荟要,其篇式一如全书之例”(荟要序)。这是担心自己看不见全书完工,徐寅曰:“三皇五帝,不死何归”。不过乾隆爷比土豪更壕,干脆两馆同开,大小号一块儿练。五年后,小号练成,存在御花园摛藻堂,第二年另抄了一部存在圆明园,最终毁于兵燹,这套书也就成了“天壤间仅存珍秘”(同上)。即今天说的《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  访问密码 4abb,这是目录  访问密码 5776。

荟要计收书463种,20828卷,只有“全书”十分之一多些,故其目录并未如《总目提要》那样分卷,而是以所收书卷数分部,部下分门,如“自第一卷至第三千五百七十六卷为经部,凡十一门,计一百七十三种”,自“卷一至卷十七,经部一,易一,《周易经传注疏》十三卷、原目一卷、传述人一卷、正义序一卷、略例一卷”,一直到最后“卷二万七百九十九至卷二万八百二十八,歌词三,《词综》三十卷”止。

又或许荟要完工早于总目(全书耗时13年,总目提要是最后编订),因而其分类法与总目有不少差别。有些处于两可之间,如《晏子春秋》,四库归之于“史部·传记·名人”,而荟要归于“子部·墨家”;有些则是四库总目分类更加精当些,如《钦定淳化阁帖释文》荟要列于“子部·杂艺”,而其书并无法帖摹图只以楷字誊录碑文,但详录何碑何人何体并字数,四库总目将之归入“史部·目录·金石”当然更为恰当;有些则是错误分类,如《墨法集要》仅从书名看似乎“书法概要”之类,归于“子部·杂艺”似无不妥,但其书实际上讲的是如何制造墨锭,兼及“墨”的沿革,宜从四库归于“子部·谱录·器物”。当然四库总目由于成书较晚,对荟要中一些分类也做了调整,比如将“奏议”从集部调到史部,“谱录”从史部调整到“子部”,将“墨家”、“杂家”、“考证”、归并到“杂家”。也有些没所谓的调整,如将“楚辞”从“总集”中独立出来单立一门。

通读荟要目录,四百多种书里,三百多种实际上没必要读,比如经部和史部的大部分。比较反感经部,但其中有些很基础的东西需要了解。当然“小学”类不包括其中,只是小学里不少属于字典类型的,如《康熙字典》、《广韵》之类,需备着却不见得定要一字一句细读。而史部正史编年之类,中华书局有更好的点校本,没必要从这里找。倒是地理、法制、会典之类很有意思,可以看。

子部实际上是国学真正的菁华所在,只是荟要里收录的杂家较少,而儒家除了如《荀子》《春秋繁露》《盐铁论》《白虎通义》几种之外又没什么好看。总之子部81种,除了儒家的大部分和几种类书没必要细读之外,大部分都是该看看的。

集部就很简单了,110种别集,除了清帝御制诗文5种之外全该读,当然元明两朝的可以跳着看。总集大多可以翻看,几种御定御选的其实很不错,如《全唐诗》《历代赋汇》之类。词曲只看《御定词谱》即可,其他两种可以参考。诗文评只《文心雕龙》一种,非看不可。

目录一途所谓“学问门径”,其实懵懵懂懂读下去长不了学问。更何况早在北宋年间“目录学”已成一专门的学问,万万不是一本荟要《目录》可以涵盖。那么,何来“门径”一说?于不专研目录学者而言,目录提要,最大的作用是开阔眼界。有目,可知有何书;有提要,可知其书主旨版本源流作者简介,甚至同类书同型作者谁更胜出。由此可知当读何人何书,何人何书又当细读,何人何书可略知,之后可按图索骥,事半功倍,这才是“门径”的意义。所谓“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书目问答》),我等本无师承,若无目录,必然难窥“要领”。而读过目录却不翻检原书,更是白费功夫。

扩展阅读

第一自然是余嘉锡先生的《四库提要辩证》 访问密码 8ac0。此书选录四库提要459篇,全部依照四库全书总目分类,每篇首录原文,后附辩证,体例很清晰,从《总目》中查询对照极为便利。畏惧《四库总目》200卷巨帙的,先读这本书正好。这书我还没读,所以没有笺注。原书四册,但页码连贯,故合为一部,要查检某书直接从原书目录查询即可。

第二则是《书目问答补正》,张之洞撰,范希曾补正, 访问密码 8fb8。按张子“略例”其所收书目“原书为修四库书时所未有者十之三四。四库虽有其书,而校本、注本晚出者十之七八”,而且是“总期令初学者易买易读,不致迷惘眩惑而已。”堪称四库总目的有力补充。但是恰如书名,该书详于版本勘别而懒于大旨提要,故读过此书可知可读某年某地所刊某人某书,却不一定知道为何要读该人该书。但该目收书仅110种左右,卷帙最轻,又长于版本辨别,亦无愧“门径”之称。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