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薇】2011,给我70后的朋友
在2011年的最后一天,我突然有很多话想说,很多话想对同龄朋友说说,无论你喜欢我还是不喜欢我,无论你认同我还是不认同我,希望你在2012到来之际,能心平气和的听我心平气和的说几句。
70后的我们,父母公婆(岳父母)还未老到要人照顾,甚至可以帮你照顾一下家人;孩子已经长大,不需要象婴儿时对你处处依赖;另一半过了七年之痒完成磨合;事业有所小成(或大成),置业问题基本解决;偶然可以倚老卖老,偶然也可以装一下嫩……这个时候,心存感念,幸福感指数要有多高可以有多高。
奇怪的是,有些人习惯性思维会这样想:父母公婆(岳父母)一天一天老迈,稍微的风吹草动就会让他们倒下;孩子一天一天长大,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与投入以便孩子日后的路尽量容易走;另一半是个成熟果子,得处处小心不能让胜利果实被人摘走;职场如战场,一个不小心就被踢出局;过来人经验丰富,年轻人咄咄逼人……这个时候,压力山大,看着邻居同学同事升官发财换车换房出国游埠,要多郁闷有多郁闷。
幸福感是个比较级,只有通过对比才可以感觉得到。2011年,我是圈子里最不厚道的人,离职、出行、顺利再就业,都刺激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是直接表达羡慕妒忌恨也好,酸溜溜地觉得我在追求“自由”的同时连婚姻状况也“被自由”也好,更甚至是觉得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刚好掷中我也好,结果都一样是成为别人的话题。既然是话题,到年末的时候就来个汇总吧。
离职休整,你准备好了吗?
HR(人力资源)面对离职,就如医生面对疾病;面对职业规划,就如医生面对养生。占了专业知识便利,我比一般人知道离职休整是怎么一回事,知道面对离职休整这个问题如何全方位考虑,知道如何跟资方谈条件,知道何时何地是黄金机会,以至知道如何将离职休整这件事当成一个项目来做。
70后的我们,必须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愿意放弃,就如在珠穆朗玛峰顶修建房子,这远比在平原盖房和在山顶扎营困难。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离职休整代表你要放弃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你的放弃,会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吗?你愿意降低你的物质生活质量吗?两三万元的香奈尔与二三十元的手袋或购物袋,基本功能一样都是装东西,但却需要你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不被物欲左右。
离职休整代表你没有一个体面的群体所属。家庭主妇易当,家庭主男的压力就大多了。有时候,一份工作给你的不仅仅是收入,还有一个圈子,一份体面。这份体面不仅在于你,还在于你的家人。即使没有经济压力,老人与孩子被问起、或者在填表时要填到你的职业,说出或写下“失业”、“在家”等字眼,对他们也是一个考验。
离职休整不是退休,得有足够的实力随时重返职场。当别人总是纠结要不要换工作时,我喜欢反问:你觉得现在自己的成功、所拥有的一切,是侥幸得到的还是实至名归的呢?能力是一个人的价值,人家出多少钱请你做事是价格。假设你的价值是5000元且短期内不变,人家出3000元请你,不代表你的价值降到3000;如人家8000元请你,你的价值其实还是5000元,只不过是“卖”了个好价钱。
离职休整,得充份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于一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要求不是一般的高。没有上司,没有交货期,没有具体任务,没有日程表,可以习惯吗?是天天煲剧还是天天打麻将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愿意早起,而是不愿意“被”早起。当你天天起早摸黑后,漫长的一天,又该如何充分利用好呢?
离职休整,你要耐得住寂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离职休整开始时,大家都会很关注你,围着你问这问那。其实他们真正关心的不是你内心的声音,更多的是关心你的改变对他有没有影响。随着新鲜感与好奇的淡化,与职场人士缺少共同语言后,距离就会慢慢拉远。处在社交圈中是一种烦恼,而超脱出来又是一种遗憾。
离职休整只是一个阶段,一个过程,不能作为目标来追寻,更不能做羊群效应里的羊仔为离职而离职。毕竟70后的我们还年轻,我们还需要在工作中、在职场里实现自我,享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关于旅行
旅行对于2011年的我来说,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而且无论我用什么方式切入这个话题,都会有得瑟的嫌疑;如果不提这个话题,感觉就如看香港电视的新闻报道时,看到一半被转到公益广告。既然避不开,绕不过,我就大大方方说出来,看着不爽的话,就直接跳到第三个话题吧。
我承认,我的2011年之旅,一方面是为了填补离职休整的时间空缺,另一方面是在全国各省插旗以满足游遍中国的虚荣心。目的越单纯,操作越简单,旅行的方式就变得更加多元化了。
我承认,我曾经很瞧不起跟着旅行团旅行,直到在美国一个月内“被”跟短线团两次,才发现跟团游城市的高效与低成本;我曾经很享受独自背包出门,喜欢谁与谁走一段,不喜欢走完一段就各散东西,直到那晚在纳木措一人留下时的失落迷惘;我曾经很享受两人驾着车随时随地改变路线,直到走在荒无人烟导航以外的三岔口上……原来无论哪一种旅行方式,各有各的特点,存在必合理,我们要象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一样,尊重别人的旅行方式。
旅行不是目的,是过程是手段是心情,不能为了旅行而旅行。旅行不是逃避,出去转一圈回来,未解决的问题仍然未解决。旅行要花钱,虽然多有多花少有少花,反正就是不能不花。旅行要时间,虽然有长线有短线。旅行最重要的是旅伴,与合拍的旅伴一起,在哪里都是天堂。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风景照片可以上网下载,旅行特辑可以到PPS搜,酒店美食可以就近寻觅,但,与每个城市各个阶层的人搭讪交流,最真实的了解这个地方与社会,听每个人只向陌生人诉说的故事……于我而言,这才是旅行的真正意义,相比之下,用什么形式、花多少钱、做不做功课已经不再重要。
不少人让我把旅行见闻写下来,我一直没有动笔,一是懒,二是想自然淘汰。地球上人太多了,有些人注定要擦身而过;世界上的美景太多了,有些注定要被日渐淡忘。不用害怕忘记,要记住的细节一个都不会拉下,如果是忘记了的,证明从一开始就不值得记下。
以下是本年度留在我脑海里的故事,如果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跳到第三部分;感兴趣哪一个,可以记下来回头找我告诉你。
坝美将安全交给三个小孩、罗平连绵的油菜花、兴义的临时改变路线、黄果树瀑布的被公安拦截、苗寨看病、计划生育村、最美的堂安、只会说Hello不会普通话的侗族孩子、泸沽湖的夜色、独克宗的三人晚餐、竹卡之夜、然乌湖边的小屋、纳木措之夜、珠峰的明信片、青藏火车上的22小时、费城早晨的恩人、洛克菲勒中心的偶遇、纽约中央公园的下午、May的一家、圣地亚哥的笑容、环球影城的惊喜、金门大桥上的模仿、张掖彩丘与老雷、大佛寺的卧佛、敦煌的公安、鸣沙山的栏杆、嘉峪关的潇瑟、入疆的火车、吐鲁番博物馆、禾木之夜、白哈巴的黄昏、喝奶续杯、克拉玛依唱歌的司机、半边梅的另一半、经书与小刀、石家庄的早晨、云冈的摄人、碛口的窑洞、壶口的澎湃、风陵渡的美名……
重回职场
12月一中百年校庆,这个重回职场的话题,又成了我绕不过去的一部分。实在太多人关心我的工作状态,太多人好奇我目前的工作时间与工作方式,有人直接问,有人在我转身后问知情人,既然大家这么感兴趣,趁着2011年的最后一天,卖个大包,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
离职后,我的人生最大的改变就是“计划性”。一个连结婚生子也提前四年计划好并如期实施的人,从此之后完全没有了计划。每一个听到我说“没计划”的人,都以为我是故意隐瞒。最聪明的X同学以后直接问:“你的钱什么时候花完?”
真的没有计划,因为我在等,等那个认可我、赏识我、想跟我合作的人出现。我不知道那个人是谁,也不知道那个人什么时候出现,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唯一知道的,我不会离开家庭,绝不做任何需要夫妻分居两地的工作。
12月份,工作来了。抱着不主动不拒绝不放弃的态度,坚持夫妻不分居两地的原则,在朋友的引荐下,得到一份有自由有空间、让我无法拒绝的工作,它让我可以继续等我期待出现的项目。
有人用“运气好”来形容我得到这份工作,我却觉得是“水到渠成”,但心里最清楚,最关键的还是举荐人。这让我想起2010-4-14的QQ签名——“要成功:1)你自己得行!2)得有人说你行!3)说你行的人得行! ”
2011年马上要过去了,每当幸福感降临时,我除了诚惶诚恐还是诚惶诚恐。“诚惶诚恐”这个词在微博里出现过多次,每次与幸福、喜悦同时出现。降低物质生活标准,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有舍才有得。
生活方式很多种,不一定要活在别人的幸福标准里;生活方式很多种,不能要求别人过着与我们一样的生活,独身可以很精彩、爱情不需要用证照上保险。幸福如圣诞老人送的礼物,你相信有,就一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