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薇】2011,给我80后的朋友

在我2011年的人生旅途中,遇到很多同样是走南闯北的80后,80后的你们聪明、活跃、好学、有想法……我远远地默默地观察着你们,欣赏着你们,看着你们用自己的方法处理问题,有些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有些让我眼前一亮,惊喜连连。

一直反感给人贴标签,给80后的你们贴上“80后”这张标签,我一直觉得对你们很不公平。你们成长过程中,做着不少与每一代人大同小异的事情,看着你们就如看着当年的自己,可见非要给你们贴张标签是多么的可笑。

有四个80后是我的骄傲。今年,你们在我离开后,火速体现自己的市场价值,分别在外资与上市公司找到自己的位置。你们知道吗?当我“待业在家”看着你们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向前走时,心里那种忐忑,既紧张又兴奋,就如当年初踏职场的自己。你们烦恼迷惘时,我已经不能象以前那样与你们携手共进,放手不代表不再关心;只有你们开心如意时,我才可以如释重负。感激你们感激我当年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你们四人让我学会欣赏80后,学会如何跟80后相处。

80后不容易,出来工作的时候,关键位置已经被70后占着,象眼前的一道道横樑。不过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当年我们也是这样看60后的,看,现在的大部分60后还不是被我们取代了?假以时日,不长进的70后就如今天我们取代60后一样被你们取代。你们需要的是时间、是沉淀、是经历。

80后不容易,生长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你们的老师、你们的父母小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QQ、微博(博客)、没有度娘谷哥。他们没法教你如何面对海量信息,如何甄别有效信息。不教也就算了,更有甚者反感和反对你们接触网络与资信,希望你们按他们的方法生活。

70后以前的人,一般遇到问题习惯“问”,请教身边有经验的人;80后的人一般习惯上网找答案。前者是人家的交过学费后的经验,可能网上也没有;后者可能集思广益,更有启发,但费时费力。建议80后可以两个办法穿插使用,保证万无一失。

在海量信息面前,咱们得先分类,对于以讹传讹、人云亦云的信息,咱们可以快速过掉;对于经验分享类的信息,可以收藏,只有经考证过可行的才转发,一方面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减少无效信息的输出;对于对时政法规的解读,最好看有文号的原文;对于新奇特别的东西,必须加上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附加值再输出。

海量信息,不是你看到了收藏了就是属于你的。就如,买了英文字典不等于掌握全部的单词,所有的东西都必须通过思考、提炼,形成属于你的独到见解,才永远真正属于你。

80后不容易,该成家的时候,遇上了楼价高涨。还被忽悠:“只要半个平米的价格,日韩新马泰都玩了一圈;一两个平米的价格,欧美列国也回来了;下一步只好策划去埃及南非这些更为神奇的所在……几年下来,全世界你都玩遍,可能还没花完一个厨房的价钱。但是那时候,说不定你的世界观都已经变了。”其实只要办过日欧美签证的人都知道,没有房产证,获签成功率大降。更不要说遇上一个跟你跑遍全世界还嫌你没一个厨房的了。怎么办?凡是我们自己不断思考也不能改变的客观事实,除了不去想还是不去想,走一步算一步。

80后不容易,同质化应试教育,要突围而出不容易。你们从小人人学琴学画,人人都有一两门拿得出手的技艺,但当人人都被同质化培养出来时,你又拿什么来突围?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当年70后里会写几首小诗的就是诗人,会弹几下吉它的就有艺术气质,有驾照、会电脑、懂英文是特长。今天这些都成了80后必备的技能,只要你愿意,找几个70后、60后的优点特质学习学习,保证你可以在同类人中鹤立鸡群。

80后不容易,70后坚守阵地,90后来势汹汹。你们最强大的“对手”是占着阵地吸纳着80后优点的70后,和青出于蓝胜于蓝的90后。年轻时,我一直觉得“我可以”,后来才慢慢知道要做成一件事,没人协助根本没法成功,于是就由“我可以”变成“我们可以”。当你与你身边的人变成“我们”时,力量就会成几何级数向上递增。

十年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很有个性,很有主见,很突出,没什么不可以,过来人跟我说的话,全部听不进耳,总觉得自己面对的问题是特例,别人说的全部行不通。十年后,你们可以选择与我十年前一样,拒绝接受;或者选择海纳百川。

2011年马上成为过去,在2012到来之际,今年与我有缘相遇、相知、相聚的80后朋友,感激我们的遇见。

HR is here. I will always back you up.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