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yuk】家有幼女成长记(1)——备孕
女儿出生504天了,一直忙于应付生活和工作上的巨大改变,很久没有好好作记录了,但我还记得,差不多两年前承诺过的要把这个经历跟大家分享。趁现在多了可以掌握的时间,希望可以坚持记录下来。
首先,从备孕开始。
2009年婚,2010年决定备孕。在尝试了两三个月顺其自然未果的情况下,追求高效的我决定寻求科学帮助,以增加我的成功机会。
2010-12-22首次挂号人民医院“生殖健康与不孕科”,连蔚医生。作了最常规的身体检查和开始排卵监测。除了排卵周期比一般正常稍长以外,没有什么异常之处。一直断断续持续到2011年5月。
虽说理论上已经有了4~5次的机会,但按照怀孕的几率来说还不成功应该也是常理之中的。但怎么说也过了快半年的时间了,身边的家人也开始陆续出现超出正常的关心,也为了避免日后真查出什么大问题了后悔浪费时间,我决定作进一步检查。于是我向医生提出做子宫输卵管的造影检查。
2011-05-30老公陪我完成了“子宫输卵管碘剂造影”检查。从网上可以很方便的搜索到该检查的相关资料,原理大概就是把碘剂造影剂打入子宫腔并让其顺着输卵管游离出盆腔,通过X光监测造影剂在体内的分布和游走情况对宫腔及输卵管的状态作判断。过程很痛苦,完全就是小说上写的“在一个大房间里面,中间摆了一张扶手也没有的小床,患者躺在冰冷的床上,体内被打入冰冷的液体,并伴随着剧烈的锐痛。”检查过后,还因为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吐得昏天暗地,而因为在检查室内,家属不得进入,几个患者就只能互相倒水,找吐桶……咳咳,扯远了。
检查结果出来是“右侧输卵管不通;左侧输卵管粘连、通畅”,光从文字上看已经感觉不妙。主治医生是同学妈妈的同事兼老友,看了报告不乐观,不乐观的程度到了要越洋打电话给同学妈妈报告情况。我也是在接到了同学妈妈的越洋电话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一直认为,不就只有一侧不通嘛,还有另外一侧啊。但我现在才知道,基于科学统计及临床资料,30岁正常的怀孕几率只有13%,而我可能5%都不到。最终的治疗方案是先着保守治疗,不行就腹腔镜手术,最后是人工受孕。
保守治疗我还记得的就是排卵监测,跳绳,呼啦圈,中药灌肠,头孢输液消炎。目的是增强还算健康的另一侧输卵管,孤注一掷,希望它生生性性,完成使命。除了排卵监测和输液消炎外,其他好像都有点不着边际。其实,跳绳和呼啦圈早就耳闻,可以促进输卵管的畅通;而中药灌肠也是在该病圈内比较流行的一个治疗方案,但我到现在还不明白,输卵管的疾病,中药灌(直)肠有什么用呢?……。
中间一个插曲,第二次复诊的时候,刚好连医生不在,是另一位以前住院部产科主任,因为之前去澳洲了,刚返聘回来坐门诊。这位主任医生让我体验了一次非中国式的看病经历。她在看了我的检查报告后,认为我有必要做一次“通水”,顾名思义,就是类似做造影的步骤,把一些具消炎作用的液体打入宫腔,并游离至输卵管,通过药液的消炎作用和外力作用达到一定的疏通有粘连的输卵管的效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盘旋,经过上次的剧痛之后我很后怕。但我理解并相信医生的这个建议也是为我好。这次是由这位医生亲自操作,她完全就像幼儿园里面的老师在诱导一个刚入园的小朋友,用她温柔的动作,言语去慢慢消除我的恐惧,最后一下子真的痛了,她还连忙向我道歉,不好意思把我弄痛了,但我告诉她,这只是上次的十分之一痛,而且就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中国的医疗改革,什么时候能往这方向上改一改,那就真的是患者的福音了。
2011-07-28好友告诉我她怀孕了,但因为某些原因,要马上到广州安胎。我在想,如果我也能赶上就好了,我们的孩子又会成为好友。
2011-07-29没错,就在第二天,经期晚了7天,但我还是无比淡定,因为我本来就是周期长,但因为买了一堆试纸,动不动测一下已经成了习惯。刷完牙,瞥了试纸一眼,嗯,好像有点异常。我还是很淡定的。老公那天早上不在家,我也没跟他说,就在上班前去医院抽了个血,等下班去看结果。看完结果,给老公发了条短信“得咗!”我并没有很雀跃,因为我深深感觉到这是上天对我的眷顾,在比我的期待要顺利得多的情况下,给了我这个惊喜,我不敢太兴奋,怕它一个不高兴,把给我的礼物收回去了。我只有在心底诚心诚意的谢了个无数回。
从此,我的备孕日子告一段落,怀孕日子拉开序幕。
结婚生子那些大家以为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情,对个别人来说是场战役。看看一步新用户的难忘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