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义不容辞——独木桥?!

2017年10月3日,在一间敬老院做了一小时义工,内容是陪伴老人做手工以锻炼她们手指的协调能力。活动结束后分享会时才知道:八位义工中其中6位来自“胡锦超职业中学”(我的母校。其中:一位是在读大学生、另五位高三在读,我是新校址的首届学生,是师姐同时在年龄上可以当Ta们的妈妈)。敬老院的社工刘姑娘说,来院舍做义工的学生中,大部分来自“胡职”。我带着好奇询问:通过何种渠道知道这里需要义工?原来学校有一个类似“学生会”的组织,“学生会”会定期公告招收义工的消息,Ta们就是这样得悉进而参与进来的。分享时我对另一位义工说,我很为自己的母校感到骄傲,因为母校在几年前设立了一个“职业素养”的科室,该科室的老师会定期外出为全国各地职业学校的师生、有需要的企业传播心理学知识;而现在又获悉母校设立了一个这样的义工联,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不是很棒吗?师生同样获益共同进步。我和那位妈妈级的义工同样为在座的学生感到骄傲,当面点赞,能够在节假日合理分配时间回馈社会、累积经验。通过和Ta们聊天,会发觉他们的观点是独特的、有立场的。
有一次,在步友大少奶的茶庄和她聊天,聊到公办学校、民办学校,聊到闲书的分量,聊到倒模式教育体制,聊到“非典”期间她曾经经营过一家书店,她的儿子就是在店里的书海里长大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感悟:大部分成绩好的学生,都是靠补习补来的,成绩越好补习的时间越长。我俩都觉得宁愿培养儿女一个陪伴终身的看书习惯或鼓励其学习一种乐器,闲时可以自娱自乐。
读书,读一生的书而非只是为了要通向那道独木桥。家有儿女成长得像今天的Ta们:健康、开朗、独立自主,也是值得欣慰、窝心,可喜可贺的,不是吗?
我觉得是。

2017-10-5
追月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