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小學集註·内篇》稽古第四·明倫12

○蔡人妻,宋人之女也。既嫁而夫有惡疾,其母将改嫁之。女曰:夫之不幸,乃妾之不幸也,奈何去之?適人之道,一與之醮,終身不改,不幸遇惡疾,彼無大故,又不遣妾,何以得去?終不聽。

其母,女之母也。酌而無酬酢曰醮,葢婚禮,賛者三酌,壻婦而不酬酢也。彼,指夫。大故,謂惡逆。婦人自稱曰妾。聽,猶從也。

*壻xù,丈夫或女婿。《說文》:“夫也。從士,胥聲。《詩》曰:‘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者,夫也。讀與細同。壻或从女。”段玉裁:“夫者丈夫也。然則壻爲男子之美稱,因以爲女夫之稱。《釋親》曰:‘女子子之夫爲壻。’《周禮注》、《詩箋》皆曰:胥、有才知之稱。又曰:胥讀如諝,謂其有才知爲什長。《說文·言部》曰:諝,知也。然則从胥者、从諝之省。《詩》曰:‘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者、夫也。此引《衞風》而䆁之,明从士之意。‘壻或从女’,以女配有才知者,爲會意。”

○萬章問曰:象日以殺舜為事,立為天子則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

朱子曰:放,猶置也。置之於此,使不得去也。萬章疑舜何不誅之,孟子言舜實封之,而或者誤以為放也。藏怒,謂藏匿其怒。宿怨,謂留宿其怨。

饒氏曰:仁人之於弟,雖有怒亦不藏之,雖有怨亦不留之,少間心便釋然。孟子曰:親之欲其貴也,愛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貴之也。

*放,本義驅逐、流放。《說文》:“逐也。”徐鍇:“古者,臣有罪宥之於遠也。”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臣若獲戾,放在他國。”李白《擬恨賦》:“昔者屈原既放,遣於湘流。”此處義擱置、放下。《廣雅》:“置也。”宋陸九淵《語錄》:“至於天來大事卻放下着。”《紅樓夢》四十六回:“明放着不中用,而且招出沒意思來。”

庳bì,有庳,古國名,在今湖南省道縣北。《集韻》:“有庳,國名,象所封,通作鼻。”《孟子·萬章》:“象至不仁,封之有庳。”《古史》:“舜弟象封於有鼻”。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

中,音仲。

○孤竹,國名。

朱子曰:伯夷以父命為尊,叔齊以天倫為重。

*《儀禮註疏》:“伯仲叔季,長㓜之稱。”

○虞芮之君相與爭田,久而不平,乃相謂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質焉。乃相與朝周,入其境,則耕者讓畔,行者讓路;入其邑,男女異路,斑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讓為大夫,大夫讓為卿。二國之君感而相謂曰:我等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乃相讓,以其所爭田為閒田而退。天下聞而歸之者四十餘國。

○芮,儒遂切。盍,音合。

虞、芮皆國名。西伯,周文王也。盍,何不也。質,正也。畔,田界也。○見《左傳》*。

*事出《左傳》,文出《毛詩註疏·大雅·綿》。

斑白不提挈。庫本“斑白”下有“者”字,薈要、備要無,考《毛詩註疏》、《詩集傳》等皆無“者”字,從刪。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朱子曰:校,計校也。友,馬氏以為顔淵,是也。顔子之心,惟知理義之無窮*,不見物我之有間,故能如此。

○“顔子”至“無窮”,解“以能”至“若虛”四句。不見物我之有間,解“犯而不校”一句。○見《泰伯》篇*。

*惟知理義之無窮。理義,備要作義理。

“顔子”至“無窮”以下據備要補。

○孔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晏平仲,齊大夫,名嬰。

程子曰:人交久則敬衰,久而能敬,所以為善。○見《公冶》篇*。

*《公冶》即《公冶長》,《論語》篇名。公冶長,字字長或子芝,孔子弟子。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