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小學集註·内篇》立教第一2

《列女傳》曰: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

傳,去聲。妊,音壬。側,音仄。*

○饒氏曰:蹕,當作跛,音庇

○列女,猶言諸女,漢劉向采其事以為傳。妊,娠也。寢,臥也。側,謂側其身。邊,謂偏其身。跛,任一足也。古人席地而坐,如今人之跪,至漢猶然。娠,音申

*備要無“傳,去聲”。側娠二字音注據備要補。案,側cè,仄zè,《說文》“側,旁也。”“仄,側傾也。”段玉裁注:“不正曰仄,不中曰側,二義有別而經傳多通用。”又《字彙》:“側,偏臥也。”此處當是“不正”義,故註音仄,而既古已“多通用”,則知之即可不必改。

立不蹕,蹕bì,站立不正。《篇海類編·身體類·足部》:“蹕,足偏任也”,引例即此。跛,亦音bì,立而偏用一腳。《禮記·曲禮上》:“遊毋倨,立毋跛”。鄭玄注:跛,偏任也。案,四庫全書、四部叢刊本、四部備要三本皆作蹕,庫本明解縉撰《古今列女傳》亦作蹕,唯備要本解縉書有注:“賈子作跛”。

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

邪味,不正之味。割,謂切肉。席,謂坐席。

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

令,平聲。瞽,音古。

邪色,不正之色。淫聲,不正之聲。則,即也。令,使也。瞽,無目者。詩,謂二南之詩。道,言也。正事,事之合禮者。令瞽誦詩,以其精於聲也。

*音注據備要補。

令有四聲,備要注平聲,與注義不符。“使也”義當讀去聲lìng,《說文》:“發號也”,所有發令、法令、使、酒令并文體之類義項皆讀去聲。而讀平聲líng,則釋“聽從,後作聆”,《呂氏春秋·為欲》:“故古之聖王,……民無不令矣。”許維遹集釋:“令,謂聽從也。令、聆古今字。” 令字平去二聲二義於此處皆可,唯備要注以去聲義釋平聲,是失審。

瞽gǔ,眼瞎,古代樂師。《字彙》:“ 目有眹而無明,目無明而耳聰,使為樂師,名之曰瞽,因所掌而命名也。”《書·胤征》孔傳:“瞽,樂官。”《禮記》鄭玄注:“樂人也。”《後漢書》李賢注:“瞽,無目之人也,為樂師。”

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過人矣。

如此二字總結上文。寢食立坐,視聽言動,一出於正。然後生子形容端正,而才能過於常人矣。盖妙合而凝之,時正形生,神發之初,感於正則善,感於邪則惡,自然之理也。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