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小學集註·内篇》敬身第三·明飲食之節2

毋嚃羮,毋絮羮,毋刺齒,毋歠醢。客絮羮,主人辭不能烹。客歠醢,主人辭以窶。

嚃,音塔。絮,音處。刺,音戚。歠,昌悅切,下同。醢,音海。窶,音巨。

○嚃,謂羮有菜,以口嚃食之。絮,謂羮無味,就器調和之。刺,猶剔也。歠,謂詳味之。

毋嚃羮,宜以箸也。毋刺齒,亦嫌不謹也。毋絮羮、毋歠醢,皆惡貪味也*。辭不能烹煑、辭以貧窶,葢主人不當正客之失,但遜謝之而已。

*皆惡貪味也。貪,備要作食。

嚃tà,不咀嚼而吞咽、囫圇吞下。《廣韻》:“歠也”,《集韻》:“不嚼也”,《合韻》:“大歠也”,鄭玄注:“嚃為不嚼菜”。孔穎達疏:“毋嚃羮者,人若不嚼菜,含而歠吞之,其欲速而多,又有聲,不敬,傷亷也。故鄭云:‘亦嫌欲疾也。嚃,為不嚼菜。’羮有菜者用梜,故不得歠,當梜嚼也。” 梜jiā,筷子,同筴。《正字通》:“梜,箸也,或作筴。《少儀》有筴,亦訓箸,蓋竹木可為之。” 筴,《廣雅》:“筴謂之箸。”

絮chù,調拌。《玉篇》:“調和食也。”《正字通》:“調羹也。”孔穎達:“毋絮羮者,絮,謂就食器中調足鹽梅也。若得主人羹,更於器中調和,是嫌主人食味惡也。”

醢hǎi,肉醬、醬。《說文》:“肉醬也。”《廣雅》:“醬也。”《詩·大雅·行葦》:“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孔穎達疏:“《釋器》曰‘肉謂之醢’,李巡曰:‘以肉作醬曰醢。’”《魏書·高允傳》:“自酒米至於鹽醢百有餘品,皆得時味。”

窶jù,無財備禮、貧窮。《爾雅》:“貧也。”

客歠醢,主人辭以窶。孔穎達疏:“窶,無禮也。若客失禮而歠醢,則主人亦致謝,云主人作醢淡而無鹽,故可歠也。《詩》云:‘終窶且貧’毛云:‘窶,無禮也。’箋云:‘君於己禄薄,終不足以為禮也。’兩辭皆優饒於賔也。”

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毋嘬炙。

濡,音如。乾,音干。嘬,初怪切。炙,音柘。

○濡,濕也。決,斷也。乾肉,脯類。濕肉以齒斷之*,乾肉以手治之,各有宜也。炙,炙肉。一食盡臠曰嘬,毋嘬炙,謂宜以漸食之*。

*濕肉以齒斷之。備要作“濕肉以齒,齒斷之。” 宜以漸食之。備要作“宜以漸之也。”

濡rú,本義為水名。《說文》:“濡水,出涿郡故安。”引申作沾濕浸漬。《廣雅》:“漬也。”《集韻》:“沾濕也。”《易·夬》:“獨行,遇雨若濡。”蘇軾詩:“雷觴淡於水,經年不濡唇。”

齒,今人稱門牙、犬牙,即古人所謂“齒”。今人稱臼齒、槽牙,即古人所稱“牙”

嘬chuài,大口吞食。《集韻》:“一舉盡臠也。”《禮記》孔穎達疏:“併食之曰嘬。”

炙zhì,烤肉。又,膾炙人口,膾kuài,細切的肉。

臠luán,肉塊。《淮南子·說林》:“嘗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辛棄疾詩:“河豚挾鴆毒,殺人一臠足。” 鑊huò,無足鼎。高誘:“有足曰鼎,無足曰鑊。”

脯fǔ,乾肉。《周禮·天官》注:“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桂曰鍛脩。腊,小物全乾者。”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