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小學集註·内篇》明倫第二·明父子之親16
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聲不絶乎耳,心志耆欲不忘乎心。
輔氏曰:先王能存其心,故親之容色自不忘乎目,親之聲音自不絶乎耳,親之心志耆欲自不忘乎心。
*耆,音嗜,欲也,素所欲飲食也。前注。
致愛則存,致慤則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
慤,音確。
○陳氏曰:致愛,極其愛親之心也。致慤,極其敬親之誠也。存以上文三者不忘而言,著以上文見乎其位以下三者而言。
輔氏曰:著存不忘乎心,則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夫安得不敬乎。
○《曲禮》曰:君子雖貧不粥祭器,雖寒不衣祭服,為宫室不斬於邱木*。
粥,音育。衣,去聲。
○粥,賣也。邱,墓也。
君子寧其身之困而不忍慢其先*,孝敬之至也。
*為宫室不斬於邱木。邱,薈要作丘,二字同。清雍正三年(1725)上諭:“先師孔子聖諱理應廻避,惟祭天於圜丘,丘字不用廻避外,凡遇姓氏,俱加偏旁爲邱字。”又“嗣後除四書五經外,凡遇此字竝用邱字,地名亦不必改易,但加偏旁讀作期音庶乎允協,足副朕尊崇先師至聖之意”。後放此不另注。
粥yù,同鬻,賣。《廣韻》:“鬻,賣也,亦作粥。”《荀子》:“傭徒粥賣之道也。”《孔子家語》:“果實不時不粥於市,五木不中伐不粥於市。”
君子寧其身之困。寧,備要作甯。二字今無別,俱作宁,但如以繁體書寫人姓名時,寧甯是二姓,不應混一。《說文》:“寧,願詞也,寍聲。”又“甯,所願也。”段玉裁注:甯寧“音義皆同,許意‘寧’為願詞,‘甯’為所願,略有別耳。”邵瑛《群經正字》:“今經典惟以甯為邑名,無以為願詞者。”又寍níng,《說文》:“安也,從宀,心在皿上。人之飲食器,所以安人。”段玉裁:“此安寧正字,今則寧行而寍廢矣。” 《漢語大字典》按:“寍,甲骨文象居所有食具,是安寧的會意字。卜辭也作‘寍’。”再,宀mián,《說文》:“交覆深屋也。象形。凡宀之屬皆从宀。”
○《王制》曰:大夫祭器不假,祭器未成不造燕器。
假,借也。大夫有田祿,祭器當自具,故不假。造,為也。燕器,自奉之器。祭器未成則不造,先神而後已也。
*燕,宴飲。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燕,假借為宴,饗宴也。”古籍中宴燕讌,通常都指“宴”。
○孔子謂曾子曰:身體髪膚受之父母,不敢毁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膚,皮也。身體言其大,髪膚言其小。道者,當然之理。身不苟安而行必由道,則己之名揚於後世,而父母之名亦顯矣。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夫,音扶。
○此孝之終始也。○見《孝經·開宗明義章》。
*以下並出《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