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序言 之二
考据癖开始发作。
考据癖也是强迫症之一种。一般的强迫症,比如出门前必要锁两次门,比如早几版的《诞生记》段落之间必用空行,这都无妨。只考据癖则要一字一句必有所出,如此,事情搞大了。
网络发达,流传无数古籍的TXT格式文本文件,非常方便。只是,这类文件由于汉字编码、字库的限制,书中一些异体字,编码之外的汉字必然是乱码。所以,txt文本可用但绝不可靠,这是后来我才认识到的。
最初地订正,只把文本文件中的乱码替换为汉字,虽然这类乱码全无规律可言,或为日文假名、或为拉丁字母、或为符号,但是总体上说工程很小,两周内完成了。只是,紧随其后就发现文内依旧存在讹误。比如一些不在编码内的字自动被替换为编码内的另一字、一些符号被误认为汉字,如汉字标点的波折号和两个一连用时候互相置换,最为严重的,是我将简体中文的文本用word转换为繁体中文之后发现,简繁汉字之间的讹误,比如“於”和“于”、“雲”和“云”的区别。还有繁体字内的区别,这就是纯粹的异体字了,为此我做了个“全唐诗字形差异表”,待日后再多一些再同大家分享。
微软word软件的简繁互转功能确实是非常方便,但是,就和古籍的txt文本一样,也是非常不可靠的一个功能。当然,也正是频繁使用这个功能,频繁订正其所出文字的讹误,也促成我本人从简体汉字到繁体汉字再到双体并存的改变。
在订正中,不免产生一个从对简体汉字的质疑,一直到接受繁体汉字为“正体”,并对网上各处对蔑视简体汉字的人或文的支持;到约略认识到汉字之博大精深、古代文人之恶趣味、乃至刻版匠人之无责任心、简体汉字之其来有据;再到今日之简繁双体但视所需取用,完全不必纠结的过程。这个转换,我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很幸运。
网络上有流传甚广一文,言港台人讲简体汉字,举例如“愛无心”为爱。当时之我,以为诚哉斯言。今日之我则说:读书太少。“爱”字三百余年前即见于四库全书,例为异字混用,音义无别。类似的还有於于、禦御、牀床、卧臥之类;再如閒閑、游遊㳺、溪谿蹊这等已然混用很久的字,若非特意留意于此者恐怕难以分别;更如柏字有两种写法、盖字有三种、涵字有四种、窗字有五种、回字有九种写法。简化字有其不足,亦有其必要。更有称繁体字作正体,简体字作残体者,则尽可无视。
而本栏部分篇幅所以要使用繁体字,无他,是必须。简体字不能完全体现异体字问题,而且一部分字的所谓繁简两体,实际上在古籍中有音义的大区别。比如“襪”和“袜”,这两个字后世渐趋混用,简体字方案亦统一于“袜”字。但在唐时还有很明显的区别,而且是音义均不同。“襪”即我们今日所说的袜子,音义未变。“袜”则和今日的袜子相去甚远,此字正确的读音是mò,是女子用的抹胸、兜肚。隋炀帝《喜春游歌》有“宝袜楚宫腰”、全唐诗卷五载徐贤妃《赋得北方有佳人》有“纤腰宜宝袜”都是此意,如此等等。
甄别简繁汉字混用中用错之处,将占用大量时间,而最简单避免这个无意义工作的方法,就是使用古籍的文字,除了繁体字别无可选。当然,我以为说古文的书,横排当然简繁皆宜;若竖排,则宜用繁体,且不宜用新式标点,甚至少用标点。版式则应依古书成例。我的书自然是竖排,自然只用句点、顿点,理所当然以我为主。
(图:四路)
一看到“回字九种写法”,就想起一个深入人心的人。哈哈
嗯呢,那位老先生只知道四种,一半都不到,所以考不上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