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薇】中国原典通读 – 《孙子兵法》
读《孙子兵法》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作者。随着1972年银雀山的挖掘,出来两本《孙子兵法》,终于理清了历史上的两个孙子:吴孙子孙武和齐孙子孙膑。今天广为流传的《孙子兵法》,作者是孙武。而经常与庞涓同时出现的孙膑,他的《孙膑兵法》已经失传,直到上述文物出土才重见天日。
为了赶进度,我曾起念不读《孙子兵法》原文,因为我十六岁的时侯已经读完了家中书柜里的《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连环画》。听完杨照老师的导读翻出《孙子兵法》原文,8000字不到,都到手边了,就读一下吧。
不读尤是可,一读吓了自己一大跳。与《公孙龙子》的生涩难懂、《战国策》的古装剧新拍不同,《孙子兵法》像回到正常的频道,朗朗上口,显浅易懂。大量语句似曾相识,我甚至怀疑自己当年是不是背过,要不然不可能像听怀旧金曲,人家一开口我就能接上。
两章之后,我发现我自作多情了。我不但没有背过原文,甚至没有看过,我之所以耳熟能详,纯粹是《孙子兵法》传播度高。我小时侯看的《三十六计连环画》与《孙子兵法》根本就是两本书,《三十六计》成书于明清,是另一本兵书。真险,差点与瑰宝《孙子兵法》失之交臂。
《孙子兵法》之所以流传这么广,关键是它探讨的是“道”而不是“技”,而且它探讨的是广义的战争,而不仅仅是兵刃相见的冷兵器战争。也就是说,只要能上升到战略层面的事情,都用得上它,实用性那么强,自然就广为传诵了。
《孙子兵法》从开篇开始就让大家不要战,作为诸子百家中的兵家,孙子的观点立场与墨家的墨子是一样的,能不打最好不要打,真的打,守比攻容易。《孙子兵法》通篇读下来,我隐约嗅到《周易》的味道,两者都在变幻中找规律,找到规律又让人不要墨守成规,随时作好变的准备。
孙武认为确实不能不战,开战前一定要好好计算,把敌我双方的各种条件拿出来一一对比,我直接就想到SWOT分析法。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SWOT分析法由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提出来,我真的怀疑他看过《孙子兵法》。
读到“火攻篇”那句“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愤怒之后还可以重新欢喜,怨恨之后也可以再有高兴,但是国家灭亡了便不可能复存,人死了就不会再生。),我简直觉得《孙子兵法》是披着兵书外衣教我们做人道理的圣贤书,难怪古今中外这么多人喜欢这本“兵书”。
这次我看的注释版,附带东汉曹操、宋朝王晳和张预的点评。我最近同时在看中日两地学者分别写的三国相关历史,每次看到曹操调兵遣将我都会思量,他是受《孙子兵法》的哪一段哪一句启发而作出这样的决定呢?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