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同学】亲子缘份20160613
先摘一段谭维维的歌,《如果有来生》:“去大草原的湖边/看候鸟飞回来/等我们都长大了/ 就生一个娃娃/ TA会自己长大远去/ 我们也各自远去/ 我给你写信/ 你不用回信/ 说好了吧”
理解吗?亲子其实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缘分。他们来自我们,生命力喷薄而出。他们蹒跚学步,时而号啕大哭。他们长大成人,我们终会撒手而去。人生是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尽管我们都不忍分别。手中的笔,记录下生活的点滴,写我情深。
学校
我经常会在朋友圈发一些关于G学习和生活的照片,大多数是在周六日,G学画画、写毛笔字、弹钢琴、学英语,当然还要做家庭作业、做阅读笔记或写日记、看课外书、朗诵英语、甚至不定期会参加各种比赛,等等,确实够忙的。很多朋友认为G的学习压力太大了,他们说,小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她更快乐地成长呢?
其实,G的学习压力并不大。G是一间寄宿学校的二年级学生,这间学校的小学部一直坚持快乐教育的理念,上的是非传统的国际课程。在学校上课是没有教材的、也不会期末考试、更不会进行成绩排名;老师站在课堂中央授课,而学生没有固定座位,围坐着,每个人都有一个IPAD,老师手拿的是PPT的遥控器,这个阵势一看就够非传统的。学校的学习科目划分为语言和UOI探究,其中语言又包括母语和外语,而UOI探究则是自然、科学、数学、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的综合。
举个例子,UOI的其中一个探究单元是“水”。老师会教孩子们朗诵李白同学的《望庐山瀑布》,然后会在课堂上讲授水的物理性状、水的化学分子式、水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著名的大川大洋、历史上与水有关的重大事件等等,可能还会带孩子们去河堤看河流、或者去自来水厂看水的清洁净化过程。。。。。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
周一至周四,学校不会布置作业,孩子们每天都是玩,晚上自习课就根据自己兴趣看一会感兴趣的书。周五的时候老师才会布置作业,通常英语作业会抓得比较紧。而数学作业呢,我只能说很抱歉,G 已经是二年级下学期了,数学作业还有这样的题目:“请在570、( )、590 中间括号里填一个数字”。
因为这样的教学环境,G 有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她有一个满满的书橱,且每周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她是学校嘉奖的“阅读之星”,看过的书比粑粑这辈子要多。她好奇、求知、爱阅读、爱思考,这些品质不知道是不是与生俱来,但确定是在入学后反复被加强。
有一次我们去旅行,看见了野生的狐狸,G 告诉我:狐和狸是两种不同的动物,我们看到的是狐不是狸。那个时刻,面对这个刚满8 岁的孩子,我内心流过一条宽慰的河。
英语比赛
G 在语言学习上,不会有任何特别的优势。我们所能做的,和其他大多数家长也没有什么不同。G 刚刚学会坐汽车座椅的时候,我们就在车上播英语儿歌,Five little ducks 或者Teddy bear 这一类的。她再长大了一点,我们就带她上英语早教班,虽然一个星期就一次,但好歹也是一个逐步接触英语的过程。
G 五岁生日那天,我们在洛杉矶的迪士尼乐园渡过。有一个游戏项目,需要5 岁以上的孩子才能参与。在排队轮候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和蔼的工作人员大叔,逐个问孩子们多大了。于是我们教G:I am five。很简单吧,就只是I am five,对于一个接触英语有差不多一年多时间的孩子来说。
即使直到现在,G 都是一个a little shy 的孩子,在台上表演或比赛,她的正常音量也只够她自己听。所以我是能够理解的,虽然在当时是多么的失望,因为G 只是看着和蔼大叔,一言不发,最后还抱着妈妈,把面埋进去。我所期待的G 的第一句真正的情景对话,并没有出现。
进入小学之后,和学校附属幼儿园直升的孩子相比,G 的英语处于劣势。一年级的时候,G 没通过测试,未能进入学校的外教班学习。这一年,G 也没有参加过任何英语比赛。家里一直缺乏好的语言环境,因为父母的英语都是应试教育教出来的,基本上说不出口。而且,G 也没参加英语补习课,没有雇家庭教师,更不可能有一对一的外教辅导。
但感恩学校良好的外语教育氛围,感恩G 恰恰是这样的孩子,她并没有和我们的期望渐行渐远。在二年级上学期,G 入围了年级英语辩论队选拔的最后一轮7 人名单,我们都感到很惊讶。下学期,G 还参加了一个大型的英语比赛。
这个比赛光广东省就有10 万名孩子参加,他们先后经过资格赛、预赛、市级面试赛、省半决赛的层层筛选,然后会挑选最优秀的60 名学生参加省级决赛,再然后是各省的优胜学生参加全国半决赛和全国总决赛。
G 的分组是小学A 组,由三年级及以下的孩子进行竞赛,这是竞争最激烈的组别,入围率最低。在顺利通过资格赛、预赛后,G 甚至在市级面试赛中都取得了高分。于是我萌生了期望,而在此之前我从不敢预期G 的英语也可以很优秀,但期望一旦萌生,就是冬天里一把越烧越红的火。我希望G 可以入围省总决赛,可以有机会在电视台上展示风采。我为她订了一个短期的网上一对一的外教口语课程,然后不辞劳苦的G 妈每天去学校陪G 上这个网课。同时,负责任的Cassie 老师也对G 进行了个别辅导。
我们能做的不多,重要的是G 很努力也很优秀,她在省半决赛的三个环节里都表现得很好,算是超水平发挥了,毕竟她只是一个系统地学习了英语一年多时间的孩子。颁奖晚会上,我带着那把期望的火,焦急地等待公布成绩。
其实G 是不缺奖状的,她有一箩筐。她的作文《我和妹妹》获得了全国比赛的一等奖,她还是2015 年度的北滘镇优秀学生。G 一直是粑粑心目中旷世的明珠,我从来都不怀疑她会熠熠生辉。但这一次,G 没有如愿入围,她最终只是获得了小A 组的二等奖。
有一阵子短暂的失望,火炬熄灭之后,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期望。逐渐地我才明白过来,对G 来说,这个成绩已经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跨越,G 取得了学校二年级学生的最好个人成绩。G 举起奖牌的那一刻,我深感骄傲。
弹钢琴
G 在5 岁半开始学习钢琴,她音阶记得很好,刚开始的时候进步很快。学习了两年之后,G 已经拿了一些小奖项,其中一次在一个全国性的比赛中还获得了广东省赛区的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这个成绩让老师颇惊讶,也一度让我们对G 寄予了厚望。
但在学习到第三年之后,G 逐渐遇到了瓶颈。在一次比赛中,评委这样的点评G:弹得很快,熟练、流畅,但手腕抬得过高了,音乐的表现力不够。
G 是一名寄宿生,她在学校练习钢琴完全靠她自觉,我们无法监督她。这一年多以来,虽然因为容易受干扰、或自觉性的原因,在学校练习的质量并不高,但是和同龄的孩子比较,G 确实表现出专心和毅力。G 还有其他一些可贵的品质,她有胜负感,心理稳定,而且享受比赛的过程,她可以接受强度较高的训练和学习,这些都是她能进步的重要基础因素。
但所谓音乐的表现力,作为缺乏艺术天赋的粑粑,我从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或许对G来说,她不仅是在音乐上才缺乏表现力。G 是一个自我的孩子,她不会特别活跃地、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她好像并不享受与其他人的交流,她在情感的沟通能力方面比Z 妹都要差好远。这是因为她的年龄阶段?又或者仅仅是因为她的个性?我不知道。
在那次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几个孩子,他们表情陶醉、指力轻重分明,上身随着节拍高低轻轻地摇晃,弹奏完毕后会有一个优美的结束手势,甚至还会回眸一笑。或许,音乐不仅是机械动作的完成,也不仅是演奏者的情绪抒发,音乐是演奏者与听众的情绪交流。
可能,成长就是不断遭遇挫折的过程。平庸最终一定是绝大多数孩子的结局。对G 来说,通过音乐的学习来不断完善自己,就已经足够了。
缘分
我泊好车后,和G 走在地下停车场。G 右手拧着书包,左手翘着(挽着)我的右臂,和我并排走着。我们都没有说话,但我隐约地感觉到了什么。从小到大,她都是牵着、甚至是拖着我的手走在身后,这样翘着我的手臂走路,还是第一次。这个动作让我有一个错觉,仿佛她已经长大成人了。
这个错觉有一丝温暖。从停车位到负一层大堂,很短很短的距离,但我竟然闻到桂花的清香,还有白玉兰的花瓣飘落,交替着夏的气息。四周繁花似锦,半路上调皮的Z 妹也蹦跳在我的身旁。各种含辛茹苦,突然涌上来,是幸福的味道,却也有一点虚空。谭维维的歌声响起了,如果有来生,这一路是不是不会有尽头。
但终归会有尽头,我感到了惧怕,尽管年轻的时候我们曾无所畏惧。难道羸弱的幸福会稍纵即逝,难道急切的时光会象沙一样从指缝溜走。这一路的缘分尽头后,我惧怕她们将独自面对那些我们曾经的风浪,我惧怕她们仍不得不继续孤独地旅行。
写得太好了,鼓掌。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学生还是老师,都是缘分
谢谢鼓励哈。惜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