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小學集註·内篇》稽古第四·明倫3

其有不安節,則内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王季復膳,然後亦復初。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應曰:諾。然後退。

履,音理。上,上聲。

○不安節,謂有疾不能循其起居飲食之常也。履,蹈地也。復膳,飲食安節也。復初,其憂解也。在,察也。進食則察視寒暖之節,如飯宜温,羹宜熱之類。食畢而徹,則問所食之多寡。末,猶勿也。原,再也,謂所食之餘,不可再進也。

*履lǚ,踏、鞋,《玉篇》:“力几切,皮曰履,又踐也。”《小爾雅》:“在足謂之履。”《詩·小雅》:“如履薄冰。”蘇軾《後赤壁賦》:“履巉岩披蒙茸”,又《送周朝議守漢州》詩:“華髮看劍履。”

○文王有疾,武王不說冠帶而養。文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

說,音脫。養,去聲。飯,音反,下同。

○武王,文王之子。○並見《文王世子》篇*。

*《文王世子》,《禮記》篇名。

説tuō,通脫,解脫、脫下。《易·蒙》:“利用刑人,用説桎梏。”孔穎達:“利用刑戮於人,又利用説去罪人桎梏。”《詩·大雅》:“彼宜有罪,女覆説之。”毛傳:“説,赦也。”

○孔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周公,文王之子,武王之弟。

朱子曰:達,通也。言武王周公之孝,乃天下之人通謂之孝也。

○志者,事之未成者也。繼,則續而成之事者,志之已成者也。述,則循而行之。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朱子曰:踐,猶履也。其,指先王也。所尊所親,先王之祖考、子孫、臣庶也。始死謂之死,既葬則曰反而亡焉。皆指先王也,此皆繼志述事之意也。見《中庸》*。

*死。《釋名》:“人始氣絕曰死。死,澌也,就消澌也。漢以來謂死為物故,言其諸物皆就朽故也”澌sī,本指水盡,引申為凡物竭盡之稱。《說文》:“水索也”,徐鍇:“索,盡也。” 段玉裁:“澌、水索也。《方言》:澌,索也,盡也。是澌爲凡盡之偁。人盡曰死。”

亡。《說文》:“亡,逃也。”段玉裁:“逃者,亡也,二篆爲轉注。亡之本義爲逃,今人但謂亡爲死,非也。引申之則謂失爲亡,亦謂死爲亡。孝子不忍死其親,但疑親之出亡耳。故喪篆从哭亡。亦叚爲有無之無。雙聲相借也。”

始死謂之死,既葬則曰反而亡焉。《中庸章句大全》:“朱子曰:《記》曰:反哭升堂,反諸其所作也。主婦入于室,反諸其所養也。須知得這意,則所謂踐其位、行其禮等事,行之自安,方見得繼志述事之事。”○陳氏曰:“事死如生,居䘮時事。事亡如存,葬祭時事。”

元陳天祥《四書辨疑》:“始死為死,既葬為亡。諸字書皆無此說。果如註文所言,則事死如事生之一句,止是說事其初死者,當如事生。既葬之後,春秋祭祀皆不必有如事生之敬也。豈通論乎?況死與亡既有始死、既葬之分,則生與存亦當分為兩說。今生存二字却皆仍舊,何也?又諸書中言人亡,國亡者,不可勝數。孔子執伯牛之手曰:亡之。書言有一於此未或不亡如此之類,亦何嘗有關既葬之意哉。經言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亡乃死之變文,存乃生之變文,死便是亡,亡便是死,生便是存,存便是生,難容更有如此分别也。”按《釋名》漢劉熙撰,陳云“諸字書皆無此說”,是其所見不廣,然其論與朱陳有別,可存一説。

另,《曲禮》:“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周禮》鄭玄注:“少者曰死,老者曰終。”又《釋名》:“殪yì,翳也,就隠翳也;徂落,徂,祚也,福祉殞落也;罪人曰殺,罪及餘人曰誅;死於水者曰溺;死於火者曰燒;戰死曰兵;下殺上曰弑;懸繩曰縊;閉氣曰雉;獄死曰考;市死曰棄市;斫頭曰斬,斬腰曰腰斬;車裂曰轅;煑之於鑊曰烹;槌而死曰掠;老死曰夀終;少壯而死曰夭;未二十而死曰殤;父死曰考,亦言槁;母死曰妣;既定死曰尸。”翳,自斃。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