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小學集註》增校10小學輯説7

 

楓山章氏(懋mào曰:看書欲自《小學》而及《四書》*以馴致六經,此正古人為學次第。但當立志堅定,不可以嵗月經久而畏難也。……先將《小學》及《四書》熟讀玩味,字字句句皆究極精微,務使其理貫徹於胷中。一一體之於身而力行之。……固不必盡讀天下之書,然後為至。尤不可如習舉業者,但借聖賢言語以敷演為文字而已也。

*章懋字德懋,别號闇然子,蘭溪人。成化丙戌㑹試第一,改庶吉士授編修,宏治正德間累官南京禮部尚書致仕,事迹具《明史》本傳。有《楓山集》、《楓山語錄》。

此出《楓山集·書簡·與張冬官用載二》。

看書欲自《小學》而及《四書》。欲,《集解》作“先”。而及,《集解》作“而後及”。

馴,循序漸進。《洪武正韻》:“以漸而致曰馴致。”《説苑·建本》:“學不陵節而施之曰馴。”《明史·太祖紀》:“元氏闇弱,威福不移,馴至於亂。”龔自珍《明良論》:“愚不肖者亦得以馴而到。”

楓山先生年踰八十,有進士問為學之方。楓山曰:還要讀《小學》起。進士初不服,謂幼時讀過,今名成宦退,何必復讀乎。楓山曰:幼時所讀算不得讀也。進士歸取讀之,三月,其味無窮。乃復往謁楓山。楓山曰:得毋讀《小學》來耶?曰:何以知?楓山曰:看汝一動一靜、一語一默與前迥殊,吾固知讀《小學》有得也。進士乃大欽服而退。

楊園張氏(履祥)曰:《小學》是讀書做人基本。《近思錄》,治經之階梯。但要成誦,刻期可畢。若其義,則雖終身由之不能盡也。學者不從二書為門庭戶牖,積漸以進,學術終是偏枯,立身必無矩法。

張履祥(1611-1674)字考夫,號念之,浙江桐鄉人,因居楊園村,世又稱楊園先生,崇禎十五年(1642)應舉不第,康熙十三年卒,同治十年(1871)以布衣從祀孔廟,《清史稿》有傳。有《楊園全書》、《張考夫遺書》,刊《沈氏農書》一卷,清祝洤增刪其備忘錄成《淑艾錄》十四卷。

稼書陸氏(隴其)曰:朱子教人讀書,如《四書》、《詩》、《易》之注,《太極圖》、《通書》、《西銘》、《通解》,以及《綱目》、《儀禮》經傳纂解,文集、《語類》廣大精深,皆學者之準繩,皆當以次漸讀。而《小學》一書,尤為學者入德之門。所以許魯齋一生敬之如神明。自明中葉以來,聖學失傳,其書雖存,皆束之高閣,視若弁髦,故風氣日壞,是宜反覆玩味,身體力行,更取朱子童蒙須知、訓子帖與之互相參閱,基阯既定,然後可以漸次擴充。

*陸隴其(1630-1692)字稼書,浙江平湖人,世稱當湖先生。康熙九年(1670)進士,歷官嘉定、靈壽知縣、四川道監察御史,康熙三十一年卒,乾隆元年(1736)追謚清獻,加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從祀孔廟。有《讀禮質疑》、《讀朱隨筆》、《四書講義困勉録》、《三魚堂文集》等。

《太極圖説》、《通書》,周敦頤著。《西銘》,張載著。《通書解說》、《資治通鑒綱目》,朱熹著,另有儀禮經傳通解《周易本義》、《詩經集傳》、《四書集註》、《論孟精義》等書。文集、語類,指《晦庵集》、《朱子語類》。明《文淵閣書目·荒字號第一厨書目·子雜》載:“《朱子童蒙須知》一部一冊,《晦庵訓子帖》一部一冊。”按,此節或出《陸請獻公示子帖》,未見原帖,姑存俟考。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