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全唐詩校勘——松字部2014-8-10

2014-8-10

13-544-593/836-534779

258-76624

卷五百四十三  贈空禪師  喻鳧

虎見修行久。松知夏臘髙。寒堂坐風雨。瞑【薈要作溟。絕句作暝。韻府作冥】目尚波濤。

{萬首唐人絕句十六。御定佩文韻府二十二之三寒堂。}

◎札-臘腊辨義

《全唐詩》卷五百四十三喻鳧《贈空禪師》有“松知夏臘髙”,尋“夏臘”,知二字有別辨。

喻鳧詩所用爲僧受戒得度的年歲,可以理解作工齡~。劉禹錫《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問年八十二,問臘六十一。”《景德傳燈錄》卷四《第一世法融禪師》:“壽六十四,臘四十一”即此。

所辨者,今用腊字作臘簡體,《百度百科》指“腊(xī)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或日光下曝晒)的过程所制成的加工品。”按《康熙字典》腊:“音昔。《說文》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周禮•天官》腊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腊。《註》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桂曰鍛脩。腊,小物全乾者。”

意即,大牲畜分割曬乾的,叫做“乾肉”,類比今天可參考藏區的風乾肉;切成薄片的叫做“脯”,打鬆腌製的叫“鍛脩”,今日類比牛肉乾之類東西;小個整體曬乾的才叫做腊(昔音),類比今日臘鴨、臘魚。所有這些都有一個必要條件,曬干,而且只有“鍛脩”才需要腌製加工,其餘都是單純曬乾。這已經和今人對“臘肉”的認識不同了,今人的認識是經過腌製的肉食才叫做臘肉,卻不論大小分割與否。所以,固執的堅持臘là肉要讀作腊xī肉是沒道理的,也沒有必要。

另:注意鍛脩的脩字,簡體作修,大體上也屬於音義無別。但是在隸書文本中,脩和循經常混淆(王念孫《讀書雜志·管子·形勢·循誤為脩》)。脩的本意是肉條,如需要寫繁體字,用到學費的“束脩”意思時候,必要用這個字,直白説就是一捆干肉條當學費。當然用於學費這個意思之後更加擴展了,貨幣或者其他東西,只要老師肯收都可以叫束脩,傳說解縉的老爸就是用幾塊豆腐做了解縉開蒙的束脩,沒辦法老先生愛惜這孩子,不給錢都教。當然,現在的家長逢年過節給老師送的卡之類不能叫束脩,那叫賄賂。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