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全唐詩校勘——松字部第五

20-56-38/631-386997

字表160/45132

宋之問、崔湜畢。王勃始,聖泉宴

全唐詩卷五十五 上巳浮江宴韻得阯字 王勃

披觀玉京路。駐賞金臺阯。逸興懐九仙。良辰傾四美。松唫白雲際。桂馥青溪裏。别有江海心。日暮情何已。

文苑英華誤題得遙字,題註自述有得遙字詩,此詩押在美字。這就又錯了。或是謄抄時候未檢得詩題得緣故。

關於詩韻字讀音:此詩韻在阯、美、裏、已四字,今美之讀音与餘三字絕不押韻,但古音確實在同一韻部。音律非我所長,按字查古韻書也太麻煩,有偷懶的法子:讀詩時,若發現不押韻字,可用方言讀音代入,西安話、開封話網上很難找到讀音字典,但是廣州話、閩南話(準確説應是泉州話,但是網上只有閩南話)則很容易找到,大多數詩韻都可解決。個別情況蘇州話也可以試一下。這個是漢語語音字典的網址,很好玩http://cn.voicedic.com/

多說一點,我一直以為真正的唐宋詩詞韻部應在咸陽、西安,乃至洛陽、開封一帶方言里尋找,可惜身邊沒有這些地方的朋友,也沒精力去學習這幾處方言。另外,舊有的韻書,參考可以,但是不再可能承擔詩韻標凖的任務。語言語音都在變化,用一千年前的語音規則核校千年前的詩韻,自是應該,但是繼續用作今天的詩韻標凖就是荒唐。

近年有人用方音解讀《廣韻》之類韻書,再據以誦詩詞,出來些少有人聽得懂的東西。這個,汲汲於在方音中蒐求古音遺存,我以為方向很可能有誤。這種工作,應該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唐宋兩朝皇室,都是標凖的北方人,唐祖李淵出今甘肅天水附近,宋祖趙匡胤出今河南洛陽附近。在吳語、閩南話、粵語甚至江西話、合肥話的發音中尋找這兩位老哥的口音,哪怕是千年來語音的變化天翻地覆也絕對不靠譜。但是他二位的口音是標準音,沒道理講,他是皇帝。無論詞臣作詩填詞,還是普通官員議事,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讓皇帝聽懂你在講什麽。也就是說,起碼唐宋時期的官員縉紳文士,必須要練習帝京口音,既所謂官話。哪怕宋南遷之後,官話依舊是汴京(開封)方音。歷史上不是沒有因為口音太重被皇帝攆回家的倒霉孩子。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