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说过】国考省考46-140319人生的一种,进步
从去年5月开始下定决心要复习公务员,至今10个月,当中只有接近5个月是真真正正在复习状态内:5-7月(行测各模块专项复习)、10月初的大概有10天左右(广州某图培训)、2月8日-3月16日(考前复习,其中考前一个星期感觉自己进入瓶颈并且精力一直不能集中,复习效率非常低,只有早上和中午是认真复习,晚上回家都在看《来自星星的你》)。
以下说说我考前一个多月的复习过程。
1月31日大年初一,我大概是过年前几天就知道2月14日开始报名省考,那则报考消息无疑是催促我赶快进入考前复习状态的警钟,但是由于难抑过年兴奋的心情,根本没有复习的心,因此拖到年后8日上班才按照之前复习的日计划仓促地投入到复习当中。
一、行测
用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把行测各个模块重新推进到运行轨道上。有了之前复习的基础,这次很快速地重新培养了做题感觉。
同时发现,我比较侧重数学部分,但忽视了文字部分的分值提高。
之前有提到,为什么我比较侧重数学部分,这是数学题的答案唯一性决定的。面对数学题(数量运算与资料分析),答案只有一个,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去计算,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是面对语言题(词语填空和语言理解),答案就相对含糊了,当然,大部分的题还是很清晰可以划分对与错的界线的,但是也存在少部分的题,答案只能告诉你“A和B相比,A比较合适”,为什么呢?它不知道,你也更加搞不懂。举个例子吧,在出题者还没有公布答案之前,某公(公考培训机构之一)认为是A,某图认为是B,出了答案之后发现,原来正确答案是C,然后某公给出的答案解析是a,可某图解析是b,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你认为答案是什么,结果出人意料,你觉得是D,然后也有一套自己的解析d。这个例子是夸张的,但告诉我们,如果复习时间是相同的,那么复习数学类比复习语言类会更有提分效果。
回忆结束,回归主题。
由于我一直以来都侧重数学练习,所以基本可以在做题过程中,一眼就知道自己会还是不会、在做题时间一分钟内能算还是不能算、值不值把时间放在这题上、有没有秒杀方法等。虽然做到如此,也还不能保证全额拿分,我的要求很简单,会做的不错就行,老实说,我连这点都还达不到,这归根于我的粗心。没关系,做题时注意点就行了,要不,还能有什么办法。再返回来看看语言题,数量达30道(10道词语填空、20道言语理解),分值相当高,我的错误率也相当高。因此,我把语言题放在与数学题同重要的位置上,开始了“攻得破难题(语言题),守得住底线(数学题)”的训练模式。
在这里插播一下我每天的时间安排:
7:00 起床
7:20-7:30 一边吃早餐一边看申论要背的资料
7:30-8:00 背申论资料
12:30-14:00 做行测
14:00-14:30 闭目养神
18:00-19:15
二月底进入申论系统复习之前:做行测真题
二月底进入申论系统复习之后:(1)做申论套题(2)背申论资料
(1)(2)每两天重复一次
20:30-00:00
二月底进入申论系统复习之前:做行测套题,并且对答案。
二月底进入申论系统复习之后:
(1)做申论套题,并且看几个不同申论机构的参考答案,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答案。
(2)重新把前一天的那套申论题做一遍,剩余时间练习行测(后来发现根本做不到,因为到了后半夜精神特别涣散,除了看参考答案其他什么都做不了)
(1)(2)每两天重复一次
其中,刷牙、吃饭、洗碗的同时,背申论资料、数学(平方、立方、多次方、分小互化)、常识;刷牙前、洗澡前、睡觉前、精神不能高度集中做题时,看焦点访谈(手机版更新到2月底就没再更新了)和央视新闻;上班时间与同事外出,在等人的空余时间,看南方周末,做半月谈微信每天更新的小测验。
可以看到,中午的行测练习时间,就是我专攻语言题和保底数学题的时间。除了这个时间复习行测,还有就是平时上班的空闲时间利用:外出碎片时间(上面有提到)与办公室碎片时间。
发现了一个很好的做题网站:http://www.chinatat.com/gwy/103/。这个网站有很多做题方法和练习题,我在办公室一有空就会看,但其实在办公室的碎片时间不多,而且大家都在工作,自己在做题多少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所以我基本都是在家临睡前用手机上网看,我的语言理解题做题方法就是从这个网站上学来的。尽管如此,仍做不到绝对高分,但起码不会像之前那样没头没绪,或者通过排除选项后剩下两个答案难以取舍。
在针对性地练习的同时,我拟定了行测套题训练计划。但还没有做完第一套题就发现,我根本控制不了做题时间,随之半途而废。为了训练自己准确控制做题用时,我找到了一个app,可以设置连续且不同时间间隔的闹铃,比如数量运算10题,每题1分钟,就设置一个10分钟且每分钟响一次的闹铃(之前复习时有找过这种功能的闹铃,可惜没找着)。有了工具肯定跃跃欲试,但前提是如何把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分配到100题中。经过权衡每类题的轻重程度,结合自身的实际做题情况,我精确地把每一题都分配了做题时间。然后每个模块进行针对性专项练习。
(图,87分钟做题时间+3分钟涂答题卡时间=90分钟,图片有三组数字,第一组是题量,第二组是模块总时间,第三组是每题平均做题时间。)
有了闹铃app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脱离了app我能否仍可按计划时间做完套题。这个问题,是在考前两周前才发现。
在离考试剩下两周的时间时,我开始将行测练习从模块练习上升到套题练习的层面,主攻历年广东省行测套题,并且从可控做题时间上着手,训练套题做题感觉的同时,利用闹铃app培养做题时间控制的敏感度。从设置整套题的每题做题时间(这个单单在设置闹铃上也用了我不少时间)到每个模块做题时间(只设置模块的大时间,而不再硬性规定每题的做题小时间,这样可以把一些想得快的题目剩余的时间灵活地放在其他需要多一点时间思考的问题上)到脱离app自行控制时间(哟!我成功了!),这个不断练习不断升级的过程,使我在控制做题时间上更加得心应手。
上面的“得心应手”是在排除做题正确率后才敢说出来的,正如qzzn论坛有人说过:行测是完全可以拿满分的,问题是,在有限时间内你不可能达到满分。为什么?这里先说明一下,行测不是难度大到需要高智商的科学家才能解答的题目。100题100分,一个半小时,平均低于一分钟一题的做题速度,根本不允许你一字一句认真思考,只能靠一部分的“认真思考”与一部分的通过题海练习培养出来的做题感觉相结合来推出答案,说到这里问题自然心照不宣了,“行测可以拿满分”的前提是100%的“认真思考”及充足的时间,但时间限制下只能“思考”与“感觉”并用,这就好比对于同一件事,凭第六感与凭经验判断,那是两回事。也就是,准确率高低取决于你的做题感的正确程度。而做题感的正确程度,谁敢打包票你任何时候都可以达到某一高度?这就是行测的难处。
今年行测难度与去年一样,相对简单,我做完题、涂了两次答题卡(一次快速涂,一次加深颜色)后,还剩下3-4分钟,有三题不会做,两题数字推理,一题数学运算,那题数学运算知道怎么求,但计算量较大,不想花时间,着重色考数字推理,最后一分钟想到了一题,剩下两题在打铃时全选B。但往往越简单,就越粗心,越容易失分,之前练习真题时也遇到自我感觉良好,但改完分之后出乎意料地低分,所以考完试之后很忐忑。
行测部分基本讲完,来个考前复习阶段总结:
1、题海训练必不可少。我做过的练习书从一开始的各模块《1000题》,到铁道版《李如海360度通用题库》,再到《天路公考1600题》,加上国考、多省联考以及省考真题套卷。各模块《1000题》是我从零开始的基础训练,所以不能断定它的好坏,可想要题海练习的话,这套书仅看书名就知道你找对对象了。《360度》有一定难度,适合有基础后的再提升,但是每个模块除了前10题有答案解析之外,之后的都只有答案没有解析,不利于纠错。《1600题》个人感觉不错,难度从易到难,而且每题有解析,暂不说解析的说服力度如何,仅从这小优势上已经减少了你不少上网找解析的时间。国考真题比较难,其次是多省联考,模式及难度接近国考,广东省考在难度及题量上都不及国考联考,但每年渐渐完善试题的不足,慢慢提高难度,就像今年的申论,多了一道题型灵活的解答题,下面会提到。
2、灵活运用快速解题法。可以很笃定地说,是有快速解题法的。就拿数学题来说,之前也提到,使用最多的快速解题法是数字特性法、比例法和尾数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达到不需列式计算即可算出答案。也有些小技巧,例如题目要求计算某事实的总量,且绝大部分是普通事实,少部分是特殊事实,而你又知道特殊事实的数量,观察选项,如果某两项刚好相差特殊事实的数值,则直接选择大数。举一个具体例子:一副扑克牌,至少派多少张,才能保证有4张牌花式一样?正常运算:3*4+2(两张鬼牌)=14,第15张。也可以从选项看,特殊事实是2,看哪两个选项相差2,则选大数。这种技巧适用于不会计算普通事实的数量的情况。
3、精确把握做题时间。如果做不了这点,无论你复习多久、会破多少题型都没用,因为你根本没时间做。对于这点没有捷径,只能不断练习,学会取舍,适时放弃。
二、申论
2月8日进入考前复习阶段,每天按照时间表安排,早上有半小时背申论资料,申论资料的来源是半月谈的文章,我每天都上半月谈网站,看完网站上所有当天更新的文章,选出有申论写作价值的内容,包括题目(新颖、有吸引力、排比(如心寄百姓,情系民生)和双关语(如谨防村官成“硕鼠”))、开头、结尾(首尾呼应的素材更需要学习,如首段最后一句:**之路,路在何方?尾段最后一句:相信,**之路,路就在脚下!)、名词解释(即“是什么”,例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顶天立地”,攸关全局。说它“顶天”,是因为它集聚党和中央领导人的关切,……,说它“立地”,则缘于它维系当前老百姓“舌尖上”的民生切身利益,……。)等,晚上下班回家到吃饭前的一个多小时,在2月底开始进入申论系统复习之前,我是专攻行测套题,进入申论复习之后,我是背申论资料和做申论真题交替进行。
申论系统复习的准备工作得花不少钱,上卓越、当当、淘宝买了七个教育机构的《广东省考申论真题试卷及解析》,分别是某公、某图、某政、华南理工大学某严、华南理工大学某玲玲、某章、某华。
准备工作完成,进入复习,复习计划是按照qzzn论坛的猴哥(在论坛被称“申论大神”)给出的短期攻破申论的复习计划。
由于时间关系,我达不多一套题研究15小时,按我的时间表算下来大概8小时。总结一下每个机构的优劣:某公和某图是广东数一数二培训机构,相比较之下,某公的解析比某图好。但与某严版本对比,就差了点,某严版本果然名不虚传,概括题和分析题条理清楚,语言简洁,覆盖面广,大作文都是从国家、政府宏观大角度去分析问题,有一定高度和深度,但同属华工的某玲玲版就差一大截了。某华虽是不出名的小教育机构,但看得出解析完全是原创的,而且每套真题解析前都有一千多字的针对该题材的大背景叙述,对于写文章开头,其内容值得借鉴。某章完全是抄某图的,忽略。
按照复习计划,我大概每两天练一套真题,2013(乡镇和省级以上)、2012(省级以上)、2011(省级以上)、2010(省级以上),一共练了5套题,再之前的不想练了,因为只有2013(省级以上)和2012(省级以上)是议论文,其他都是策论文,既然考试大纲已变为议论文,再练习策论文也没意义。这时已经三月上旬,离考试还有两周,可是真题值得练的只有那两套,根本不够,因此,我继续上卓越、当当、淘宝买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打算用国考卷练习议论文。只是,我太高估自己了,国考卷实在太难了,先说题量,省考是3题(包括大作文),国考是5题(包括大作文),其中还包含一题是灵活性的写作题,题材千奇百怪,如:如果你是记者(政府官员、导游),就材料*的**现象,你如何写一篇报道(写一篇发言稿、说一段介绍)?或者:请根据材料*的**事件,写一份申请函(报道前的“编者话”、宣传报),这个难点在于我要重新把各种写作文体的要求进行系统总结,一没时间,二没必要;再说难度,其实不用说也知道国考绝对比省考难很多;最后说时间,省考两个小时,国考两个半小时,最近一次2014年国考还延长到三个小时。种种障碍,使我退缩了。做了三篇就败下阵来,坚持不下去了。当时离考试剩下一周时间。
无意中发现某图有个叫张某龙的申论老师,可以算是某图最资深最厉害的申论老师,收藏了他的博客,关注了他微博,没几天,就看到他在3月10日有开网络课(附讲义,需提前下载打印),就买下来了,主要讲广东省考申论的热点,39元(还是29元,忘记了。)晚上八点到九点半一个半小时,但起码讲了三个小时的课,估计还不止。由于我房间的电脑收起来了,只好到爸妈房间的电脑听课,但是爸爸到10点多就睡觉,我只好提前下课,但最想听的广东申论写作技巧已经听完,还是很满足的。说一下老师上课的内容:
8点到9点半:讲解广东省历年申论的出题模式、答题技巧以及评分标准(某华向评分中心买的),还有大作文的写作框架。
9点半到结束:讲解广东省2014年工作报告以及历年申论大作文的写作高频词语。
内容分点:
1、广东省考一直以来的申论题型都是:第一题概括题,踩点得分,主要是摘抄指定材料,即使语言不通顺,只要看到字眼,即可给分;第二题分析说明题,不能摘抄材料,要高度概括,分点、条理到位,总-分结构答题。最后大作文,要求写有论点、论据、论证的议论文。
2、广东省申论评卷老师大部分是华工老师,少部分华师,中大没有,因为很多中大生考公务员。华工老师怎么说也是理科性质重,对于写作基本不大懂,所以评分标准都是固定的“干货多”(即摘抄)、创新性低、“主观问题客观化”(大作文要求围绕材料的角度写,不像国考,给出题目可自选角度)。
3、大作文建议严格按照要求,骨架清晰(要不华工老师看不懂),论点、论据、论证清楚划分,适当举材料中的例子,防止偏题(论点举例时要加上“如”“例如”等,告诉华工的老师:例子来了!)等写作要求,不多说。
开始进入复习时,我就自己做了一个写作模板,到考试前两天,我把一些背过的申论资料的部分内容充实进模板内。制作模板的初衷是,遇到不知道如何入手的申论题材,我可以硬套模板,使自己在凌乱的思路中保持写作骨架,不至于断手断脚、没血没肉,但申论系统复习套题练习过程中,我基本没有用到模板,但是骨架还是保持一致的:
开头(背景)+转折(提出问题、现象)+“我们不禁要问:**之路,路在何方?”(这句话是固定不变的)
分析原因+过渡句+提出论点
论据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论据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过渡段
论据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结尾(是什么+重申论点)+“相信,**之路,路就在心中,就在前方,就在脚下!”(这话也是固定不变的)
至于血肉,就要靠临场发挥了。还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不是固定格式,要根据考题内容、论据观点灵活变通。框架不是死的,不是什么话题都能套,要临场调整和改动,甚至大改,才能有针对性地配合话题展开议论。
(图:骨架没记错是四百字多一点,所以临场血肉填充只需自我发挥五百字就行了。)
今年的申论,出乎意料地多了一题,从原来的概括题、分析说明题、大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题形式灵活问答题。刚看到题目有点措手不及,不过很快就稳定情绪,因为大作文“绿色发展”这个命题难度不高,问题是论点论据从哪方面入手和如何展开论证。而且,题量增大,做题时间就比练习时紧凑,平时大作文可以有一个多小时发挥,今年只有45分钟,我基本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开头没有按照模板,中间的骨架即使不背模板也基本有个惯性套路,无意中从背过的申论内容中抄了三条论据,自行快速展开论证,剩下15分钟还有一半没写完,手一直抖,后面两条论据的展开完全是想到什么写什么,结尾大部分照着模板默写,因为当时已经剩下3分钟了,没时间让我静下心想。要求800-1000字的篇幅,我刚好在第1000个空格中打上感叹号!没超字数!也庆幸自己中途忘了写过渡段!不过那三个论据也没有递进意思,忘了也好。(字数要求是规定字数的多出或者少于10%都可以,超过就要扣分)
(图,我把平时背的申论资料在去中山住宿的前一天浓缩成几张纸方便携带,这是的其中一页。我的论据就是从中间大字“一马当先”下面几行那句话:“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创造绿色低碳型生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抄来的。突然记起,大字“一马当先”下面那句话:“所以……”,这句话是一篇名叫《政务诚信 一马当先》的文章开头最后一句话的后半句,这次行测考了它的前半句,很不幸运,我没有背前半句,我只是觉得它的后半句与结尾的“……迎来万马奔腾生动局面”前后呼应,所以背下来。)
虽说今年申论主题简单,但根据历年分数来看,不一定可以拿高分,华工老师给分还是很吝啬的,不随便打高分。
另外提一提,申论如何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
一是题目。今年是以“绿色发展”为题,不能显示题目的独特作用,像2012年是“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就可以用题目脱颖而出。
二是首尾呼应。首段提出一种设想、一个设问、对未来的期望等等,在尾段重新提出:设想会成真、回答设问、期望将实现等。参考《2013理论热点面对面》,里面所有热点的开篇结尾都是呼应的,我把它们复印下来,放在塑胶套,封好边,贴到浴盆和洗手盆前,方便自己洗澡和刷牙时背。
三是重视过渡段。过渡段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明显突出,如首段后加过渡段分析现象原因,论据间加过渡段体现论据层层递进。
四是论点位置。可以放在题目或者副标题,可以放在首段,背景分析之后提出论点,也可以放在过渡段,引出论据,最后结尾要重申论点,保持申论完整性。
申论部分基本讲完,来个考前复习阶段总结:
一个字:
练!
三个字:
不停练!
五个字:
重复不停练!
但练也要有方法地练:
1、分析不同教育机构的申论解析,总结出一个自己觉得高标准的答案。
2、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申论骨架。
3、多看新闻,多注意时政,多留意评论员文章,多背好词好句好段。
考完之后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但其实最怕就是这样,我的人生中,99.9%的自我感觉良好 ,最后都是预料之外的谷底,那余下的0.1%是高考,说真的,这次的认真,赶不上当年高考。
笔试之后就开始面试复习,这些天以来,不知该用什么心态去投入到面试复习中,已经想好很多万一不能进面的借口去安慰自己:缘分没到、命中注定、运气不好,估计那时候的自己会很崩溃吧。常常忍不住会想象进面后的画面,但努力过后的想象,总比没努力过却妄想,来得有气有力、有理有据,这也算是人生的一种,进步。
这篇文章很详细,内容也很丰富,我建议将它拆分成不同主题的几篇小文章,尼采说过,你意下如何?
考的结果如何???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