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棉绪—老花镜拾梦记

《他乡遇故知》

我们就是这样上课的。“图六”是63岁的同学烙的饼,微波炉加热后更好吃:深冬的奥克兰遇上大祖国的食物,不是“乡味”尤胜“乡味”。

有一种体贴叫“我今天做多了饭”,也有一种体贴是昨天才说过的,今天就来到你面前。

明天没课。期待一个人静静的在家学习,如同享受每天早早来到教室张开嘴巴朗读。当我知道学习为了什么的时候,我的学习是自主且快乐的。

本年七月听了一个讲座,以恒兴趣班“番茄田”举办的,那位国内有名的艺术总监讲“怎样培养孩子的艺术创意”,他讲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分享他学英语的经验。他是台湾人。

“从小到大英语是拖后腿的科目。大学时老师也曾说过希望我可以‘补补它’。我是学艺术的,有假期会跑去国外看艺术展什么的,去到国外就需要英语或其他语言了,某一年回国后顿感英语的重要性,自主学习的意愿强烈了,继而主动选择了英语学习班,然后英语就拿下来了!”

老师来自卢森堡会讲五国语言能教四国语言,她每天要开半小时(繁忙时是一小时摩托车)回校。而我呢,每天落课后要步行一小时才到家,但这似乎无损我们的热情。昨天(22号)我问她(于她)学习语言的秘诀,因为这个问题由她解答我觉得比较公允,五国语言不是普通人的所作所为。她说她的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要学三国语言(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而她的英语纯靠自学因为国家语不是英语。

以下是她学习的历程:

1,每天一定看字典;
2,听歌(看电影)时一边听一边默写(听到)的内容;
3,同一练习反复做;
4,遇见新单词马上记下来;
5,(独角戏)自己和自己玩游戏。
那天回家后我上网搜了一下:网上说卢森堡很多中学生不能拿到毕业证,因为同时学三种语言不是很多人能做到的,尤其是移民人员的孩子。

杰克.康菲尔德:

“看见他人身上的良善永远不会产生伤害,
人们通常会因为你的‘看见’
而做得更好。”

下午放学后她给我另外的学习资料,里面夹了一份文字版的归纳总结(怎样学英语),这是第N次的体贴。望着这份A4打印纸我暖意涌动,离开座位我走到她面前张开双臂:“can i?”,拥她入怀。

而那位每天都没掌握“饭量”的同学,某一天我也当场“拆穿”了她的“把戏”,诚挚表达了我的“看见”、以拥抱与她做连结。她来自南京,移民刚一年。她在课堂上分享了那首很火的小诗:“在命运为你准备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那首诗(摘抄簿也在奥克兰)。异国他乡听到有人分享你喜欢的诗,你会觉得他乡遇故知是赏心悦目且难能可贵的。亦有幸遇见了。

奥克兰的冬天很温暖。

陈奕迅“落花流水”:

这趟旅行若说开心亦是无负这一生,
花瓣散落下游生根,
淡淡交汇过各不留下印。

怎会没印呢?!我在桥上看风景的同时一定会有人在桥下看见我!

写到这里得到了一些理解,在这里兜了快四十一天后的理解,这也是片面的、不是了了分明的。

首天到达机场,我看见机场的一面:
1,一批又一批的游学团;
2,机场商店里那些为中国人服务的人员、以及机场的(中文)指示牌。

以及她,她说:
现在翻译软件功能强大何需隆而重之读四年的英语、又或是读一个英语课程。

也想到“五行指压”的课堂上那个来自广州的她,因兴趣自掏腰包学日语,她的水平只比翻译级低一级。日语课室里很多同学问她为何学日语,她说只因喜欢。她的同学都觉得这个人不可思议。她主动帮邱老师翻译日语教材,翻译后放在群里分享。

都是对的。
在每个人的位置上理解的事情都是对的。

这不是答案,这只是我走过这段的理解,此时此刻的理解而已。人生可能永远也没有答案,如同不要问生命的意义,生命本来是没有意义,如果有,它仅是我们自己所赋予的而已。

2018-8-25
GE125!
奥克兰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