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棉绪——生命之旅

“在苏州时友英看到我在朋友圈链接的文章《停在一座城13-14/30》,她说这个暑假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外出,但,但反而觉察了很多以前没有觉察的。而我,这31天随遇而安、和小子人盯人的生活,我也有了很多以前未曾有的觉察,检测到几个漏洞,我知道该在那里修复,该为自己补何种”心理营养”。很痛很痛的觉察,三番几次潸然泪下!”

话说从头:苏州一个月的时光,最后的两个星期有几天的日子是接近崩溃的。儿子是一只小巨蟹,暖男,他天性很需要安定、安稳,生性敏感、缺乏安全感。偏偏这种个性的他,四岁不到父母就离了婚,对他的伤害毋庸置疑。或许,这就是他的生命功课吧!

《生命喜悦的祈祷》 P179:
信任孩子是独特、有力量的生命个体,Ta选择作为我们的孩子,表示Ta愿意透过这段生命的历程学到Ta想要学习的生命的功课。

所以,在苏州,即使是在我们住了近一个月的屋子里,我去到那里他一定要跟到那里,即使是我冲凉洗漱小便大便他也一定要我在他的眼皮底下,于我,说实话我几度崩盘。生气后,看着他无辜的大眼睛,惊慌失措的样子、以及被伤后讨好的行为,我看到儿时的自己,我真的看到儿时的自己,我的脑海不断闪过:母亲养育我时我是否也是这样寸步不离?我是否也是这样坨手塄脚(碍手碍脚)?我是否也被母亲这样深深的嫌弃?是的:坨手塄脚、嫌弃。

苏州,在某一天,心累时,坐在泳池看儿子游泳时,我默默垂泪让自己的情绪跟随泪水流淌。是的,我置身于一股浓雾里不能找到出口,这股浓雾叫“嫌弃、坨手塄脚”。

《生命喜悦的祈祷》 P207:
照顾好你的内在小孩,安抚Ta、关爱Ta。不再逃避,不再防卫、不再武装,看清楚当年的你受了什么伤害,勇敢直面与接纳,这对于处理你眼前一再出现的生命课题是有帮助的。

苏州一个月,这是一段没有白走的路,我经验了一场生命之旅。

苏州回来后当我一个人时,我心结又松了一点:我真心能体谅母亲那当下真的尽力了、她真的真的已竭尽所能。她有四个儿女,四个儿女的年龄相隔不远,妈妈真的没有多余的时间、心力去体察每一位儿女的需求,还有我们是农民,要靠天食饭。当有了这种觉悟后,今天当听到团长说的一翻话后,又得到新的感悟:他说,事实是不能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是我们对事情的感受,“感受”就像包着“信念”的冰雪,只有冰雪融化了,我们的心才能暖。心暖了,我们对事件的看法才能改变。(谈到这,仿佛还是兜回“走路”→“读书”这个“调调”)。所以,生命真是环环相扣而不能硬生生将某一环单独分裂出来。

某个星期天的中午,我和小子回母亲家吃饭,她蒸了鱼,我看到蒸出来的鱼很嫩很鲜,于是称赞她蒸出来的鱼嫩和鲜,这反而引来了她的烦恼,她说:某天某某回来后问我有何餸菜,我说蒸鱼,谁知Ta当下就黑了脸,哎!听了她的这一两句话,我听出很多很多的无奈:
1,众口难调。所以,我为何要灌输“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情景,你就尽情去做吧”给两个儿子呢?因为,你真的没有办法取悦任何的人、满足任何人的期待。为自己设立界线,秉持这个原则做人做事,问心无愧,这已经最最了不起了。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2,每个子女对父母真是都有不同的期待,而父母真的没有办法满足到我们的任何期待。即使是科学的、现今的养育模式,也会或多或少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我们真的只能在每个当下尽其所能根据儿女的天生气质去养育,在不同时期给不同的心理营养而已;
3,除以以外我还想到:我的好意是回去看看她,陪陪她,不在乎吃什么,见她,是我的需要,但这是她的需要吗?我想是肯定的。所以,我需要不断向她表达:我只在乎和你吃一顿饭,而不是计较吃什么,你不需要为做什么餸菜而烦恼。一定需要不断向她表达才行,她肯定会这样想的:
1,女儿不是经常回来吃饭,一定要丰富点。
2,除了为她做饭我真的不能为她做什么;
3,不丰富,她会内疚、会自责。

写到这里,我看到她的冰山了。如果,我多次表达她还是这样,我就接纳吧,让她按自己的方式来做吧。

“升级生命软件”(婚姻、亲子、事业、金钱四个维度),团长(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很有名的例子:一对双胞胎在同一家庭相同养育模式下有不同的人生。团长说这就是不同信念带来不同的人生结果。某同学问:“那,是谁将不同的信念植入Ta们的脑子里呢”?团长:“这是当今的科学谜题”。团长调侃那同学:“如果你能破解这个当今的世界谜题,你就是某一届“诺贝尔什么奖的得主,你就朝着这个方向好好研究下去吧”!

我呢,我是从宗教角度看待这个宏观问题的:“起、心、动、念”。“念力”、“念头”(基督教、天主教、道教、佛教都通用的术语)。佛法的角度秉持“人,是有今生来世的”,我们的念力就是这样一轮回一轮回轮回下去,植根于我们的脑海里,人,就是带着这个“念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心理学”、“佛学”术语的“生命的功课”。生命的功课是私人订制的。唯有将今生的功课修了、取得毕业证了我们的来生才能更顺遂、顺畅。我们的念头才能扭转过来。怎样破解、解除这个“念力”:佛学提倡诵经、持咒、拜忏;天主教、基督教鼓励教徒:祈祷、忏悔。

我相信团长是知道的,因为他说他有宗教信仰,我觉得他只是不捅破那张纸而已。以我自己总结,大多数的心理学老师,都是有宗教信仰的,因为,无论是心理学、宗教学,心性学最终指向的都是那一个点(创造的源头)。Ta们对大自然,这个宇宙秉持一颗谦卑、虚怀若谷的心。

课程尾声团长让我们写“自传”(为自己种下一条新的信念,将你的愿景写下来),他说“自传”通常都是我们作古后由其他人代笔的,我们何不趁着自己有生之年开始为自己启动一本“传”。他说希望我们的后代看到我们的传时会知道某一代的祖先曾经立下什么功劳。我对右手边的老师(职校时)说,属于我的“传”我已写了几年,放在一个叫“一步”的地方,我的儿子及子孙后代会看到我的每一步,能透过字里行间的文字体味到我这个人,这位祖先。

团长:
1,一切向上的事情都需要努力,跟着感觉走才会向下游,接受诱惑就会向下走。千万别让后代说某一代的祖先曾经做过什么。

PS:自然就幸福《道德经》里的幸福秘密:我们的人生又不是某年某月某日出生、某年某月某日死这两句话而已,如果我们把生命敞开来,过去、现在、未来、永远都在。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创造出不同的因缘。

2,不是因为有了金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而是有了别人的尊重才有钱。

PS:曾经和一位在我生命中占据很重分量的人聊天时我说过: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某人的一个举动已经丧失了部分人的人心,明眼人自然而言对其会大打折扣。循环,就是这样开始。这就是因果,因果是大自然的规律而不是某宗教的定律,放之四海而皆准。

每一个当下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做好每一个当下、走好足下的每一步,足矣!

很感恩两、三年前的一系列大病,令我接触佛学《初涉佛学》,令我本来谦虚的心升级为谦卑的心、敬畏的心,更愿意敞开我的善性。

生命,就是一个和自己和解的旅程。仅此而已。

2017-9-11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