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小學集註·内篇》敬身第三·明心術之要3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朱子曰:視無所蔽,則明無不見。聽無所壅,則聰無不聞。色,見於面者。貌,舉一身而言。思問則疑不蓄,思難則忿必懲,思義則得不苟。○見《季氏》篇*。

*懲chéng,止。《玉篇》:“止也。”《易·損》:“君子以懲忿窒欲。”孔穎達疏:“懲者,息其既往。窒者,閉其將來。”《楚辭·九章·懷沙》:“懲連改忿兮,抑心而自強。”王逸注:“懲,止也。言已知禹湯不可得,則止己留連之心,改其忿恨。”

○曾子曰: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逺暴慢矣;正顔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逺鄙倍矣。

遠,去聲,下同。倍,音佩。

○朱子曰:貴,猶重也。容貌,舉一身而言。斯,猶即也。暴,粗厲也。慢,放肆也。信,實也。正顔色而近信,則非色荘也。辭,言語。氣,聲氣也。鄙,凡陋也。倍,與背同,謂背理也。言道雖無所不在,然君子所重者,在此三事而已。是皆修身之要,為政之本,學者所當操存省察,而不可有造次顛沛之違者也。

*《論語集解義疏》引鄭玄注:“此道,謂禮也。動容貎,能濟濟蹌蹌,則人不敢暴慢之也。正顔色,能矜莊嚴栗,則人不敢欺誕之也。出辭氣,能順而説,則無惡戾之言入於耳也。”按“濟濟蹌蹌”,《詩·小雅·楚茨》:“濟濟蹌蹌,絜爾牛羊。”毛傳:“言有容也。”鄭玄注:“言威儀敬慎也。”蹌qiàng。

《禮記集説》引長樂陳氏云:“正顔色,斯近信矣。誠信達之於顔色,恭敬達之於容貌,君子内和於心,以達誠信,則民瞻其顔色而弗與爭焉,以内信外也。外順於貌以達恭敬,則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之心焉,以外直内也。《曲禮》曰:‘執爾顔,正爾容。’《祭義》曰:‘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冠義》曰:‘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顔色。’是顔色之於容貌為内,容貌之於顔色為外,故於内和之樂言顔色,外順之禮言容貌。”

○《曲禮》曰:禮不踰節,不侵侮,不好狎,脩身踐言,謂之善行。

好,去聲。行,去聲。

○踰,越也。節,謂上下之等級。侵侮,侵犯而侮慢也。好狎,好為褻狎也。三者禮之所禁也。脩治其身,踐行其言,二者行之善者也。然禮之實亦不外是也。

○《樂記》曰:君子姦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辟之氣不設於身體,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

慝,音忒。辟,音僻。

○姦聲亂色,聲色之不正者也。淫樂慝禮,禮樂之不正者也。不留聰明,謂不停於耳目。不接心術,謂不入於念慮。由,從也。

眞氏曰:君子之所以自養者無他,内外交致其功而已。姦聲亂色不留聰明,養其外也。淫樂慝禮不接心術,養其内也。惰慢之氣自内出者也,邪辟之氣自外入者也,二者不設於身體,如是則外而耳目鼻口百體,内而心知,皆由順正以行其義,自養之功畢矣。

*慝tè,惡,邪惡。《廣雅》:“惡也。”《史記·五帝本紀》:“好行凶慝。”《三國志·魏·武帝紀》:“吏無苛政,民無懷慝。”

○孔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朱子曰:不求安飽者,志有在而不暇及也。敏於事者,勉其所不足。慎於言者,不敢盡其所有餘也。然猶不敢自是,而必就有道之人以正其是非,則可謂好學也矣。○見《學而》篇*。

○管敬仲曰:畏威如疾,民之上也;從懐如流,民之下也;見懐思威,民之中也。

管敬仲,齊大夫,名夷吾。

威,刑名也。疾,疾病也。懐,貪欲也。流,謂水之流。畏威如疾,懐刑之君子也。從懐如流,懐惠之小人也。見懐思威,畏則君子,不畏則小人矣。○見《國語》*。

*管敬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國語·晉語四》。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