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薇的eye】74 – 重燃摄影热情 – 照片分享点评会
兴趣爱好要玩得好,投入的时间一定不能少。
这一年半以来,已经完全没有在摄影上投入任何时间与精力。每次看到摄友们的不断进步,都会隐隐不安:掉队掉得太远,连他们的背影也看不到的话,终有一天会失去他们。
去年小区建了个摄影爱好群,今晚第一次活动,请来林星老师点评参加者的照片。前年曾经听过他的讲座,印象最深的是“趣味点”以及看照片的“视线线路”,受益匪浅。这次要求参加者提交3-5张照片待评,这难得的机会我又怎会不好好把握。
身边爱好摄影、懂摄影、拍得好的人越来越多,但愿意赐教的人越来越少。每张照片都是摄影者的亲生孩子,谁敢随便向亲爹亲娘直接说孩子的不是?现在装钱进我口袋的人来了,必须马上打开口袋。
这半年疏于练习,基本没有新作品。求助于摄友,从我之前一篇小结中的十五张照片,以及过去年半内我觉得凑合的几张照片中选出了五张接受点评。
一、《地缝》
照片于2014年《变形金刚》上映当天,摄于电影的一个取景地——重庆武隆。林老师一看照片,马上说出我当时没有脚架、估计是快门速度1/10秒手持拍摄。他是从水的线条推测出来的。他没有具体点评照片,引伸开去说了手持的快门速度。他通过锻炼,可以达到1/3秒。而我的极限是上图的手持1/15秒,再快就持不稳了。
二、《水粉画》
上面这张2015年初在奥克兰拍摄的照片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以前总觉得没有晨昏的光线根本拍不出好照片。这是我第一次在散射光之下拍出来满意的照片,当时在相机上看到一张水粉画似的照片时欣喜若狂。从这张照片开始,我对阴天多了一份新期盼,后来在加榜看到浓雾、在威尼斯看到阴雨,都不再厌烦与畏惧。
照片通过投影机投射出来时,电脑、手机上感受到的层次、质感荡然无存,成了一张连我自己也看不下去的照片。林老师建议取右上角一个局部,把船全部去掉,留下高楼与桅杆,从而留下遐想与悬念。我按他的建议重新构图如下:
三、《洗手盘》
这是2014年4月在顺德糖厂旧厂房拍的弱光组图之一,我想表现当年的大型国企,车间里随便拿个设备零件就可以做出一个洗手盘的信手拈来和废物利用。
同样是由于投影原因,屏幕上的瓶子过曝,全部细节不见了,剩下一团光。林老师的注意力被水笼头流出的水吸引着。给出两个后期处理建议:PS掉瓶子、将完整的洗手盘剪断一部分,留下残缺美。而对摄影的建议是:应该从照片右下角的角度逆光拍水,拍出水的质感。下次再有类似的摄影机会时,一定按他的建议试试。
从老师的后期处理建议可见,我原照的表现力不够,没法把我的想法直截了当地传达出来。但他读到的关于环保、节约用水等内涵,我拍摄时连水龙头开着都没有留意到,别的就更不用说了。
四、《旋》
这是2015年7月我在梵蒂冈博物馆用手机拍的螺旋梯,顺着楼梯下去就是出口。那是带着耳机跟着语音讲解一幅一幅作品欣赏了四五小时后,离开之前怀着无限不舍的心情决定要拍一张照片纪念我大爱的博物馆。我站在拍摄点,一直在等,等下楼梯的游客走到我需要的位置再按的快门。我还特意保留了完感的螺旋边界。
林老师的第一反应是“不错”。 然后建议把左边和下边裁剪一下,让画面更紧凑;还建议将最底层的六个人中,靠下面的三个人PS走,让最底层的游客分布更富美感。我不是处女座,没有追求完美的情结,自然不会PS走最下面三个人。退一万步,如果真要PS,我也不会PS走他们仨,我会选择把左下角那个贴着曲线的人往前挪,让底层的人依然保持螺旋状。
五、《最后一班渡轮》
照片摄于2013年11月底轮渡停航前三天,是我第一次用佳能5DIII手动拍黄昏,纯粹是运气。几个资深摄友都对这张照片留下深刻印象,而我自己则茫然不知所以。同样的,照片投影出来的效果,太阳过曝,右侧没有金光,天空一片惨白。
林老师的建议:天空没有云彩,可以裁去多余的部分;如果可以,通过PS换一个有质感的太阳。还是那一句,我不介意化妆美容,但就接受不了整形,换个太阳这类整形手术,我想还是算了。
我的照片被点评完后,继续听老师点评其它参加者的照片。其中三四人的照片让我眼前一亮,一见难忘。同一台投影机投影的照片,色差是系统偏差,无一例外,包括那些打动我的照片。由此看来,一张过硬的好照片,能经受不同显示器的考验,不会象我的照片那么脆弱。
确实好照片都需要拍摄时慢慢去雕琢。摄影师的思想有深度宽度,拍出的照片也有这种深度宽度。你ok
讲的好细致。过完美的PS,也会失去原本的个性。
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