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全唐詩校勘——松字部第四

10-47-27/626-383139

常:加數字形。檢索版勘誤一《御定全唐詩》卷四十二 相如琴臺“寂寂啼鶯處” 注鶯,一作馬。馬當是烏字。數冊PDF新加書籤。

盧照鄰終,開張九齡,發現狄仁傑,這人最近挺火。

小傳:

狄仁傑,字懐英,并州太原人。舉明經,授汴州判佐。儀鳯中為大理丞,斷滯獄萬餘人。遷侍御史,歴冬官侍郎,充江南巡撫使,奏毁淫祠。天授初,轉地官侍郎,判尚書,同鳯閣鸞臺平章事。後為河北道元帥還,授内史,卒贈文昌右相。仁傑急於舉賢,所引拔桓彦範、姚崇等至公卿者數十人。又嘗薦張柬之於武后,以為有宰相才,卒用為相,果能迎歸中宗,興復唐室,仁傑之力也。睿宗時追封梁國公。詩一首。

全唐詩作者小傳,慣例惜墨如金能省則省,狄公用這麼多字,著實不易。除生平外,可知其兩件事值得一書:

一、“斷滯獄萬餘人”,這是狄公案的源泉。但是,和狄仁傑賴以留名正史的事跡來說,不算大事。

二、“急於舉賢”,舉賢,用一個“急”字,似乎只狄公一例。“至公卿者數十人”,极言其舉賢範圍之廣、數量之多、識人之準。小傳評價其:“興復唐室,仁傑之力也”。這個評價就很高了,從古至今“人臣”能有這樣的評價,沒幾個。

從幾個年份,可知這評價的究竟多高:有唐一朝,C.E. 618-907

公元618年,李淵建政,稱武德元年。

公元684年,這年比較熱鬧,中宗李顯、睿宗李旦、武則天,武則天年號光宅元年。

公元690年,武則天建周,改元天授元年。

公元705年,中宗李顯複位,改元神龍元年。

公元907年,最后一位皇帝,哀帝李柷天祐四年,唐亡。

武則天建政,嚴格講,唐已經亡了,其時距李淵登祚不過七十二年。而公元705年,以張柬之、桓彦範等五人為主成功發動革命,迫使武則天退位,“迎歸中宗”,李唐王朝成功復辟,史稱神龍革命。PS:因為有改朝換代的因素,所以稱“革命”而不是“政變”。

可以說,狄仁傑“急於舉薦”之功,功不可沒。甚至可以說,李唐王朝可以延續200年國運,全賴狄仁傑舉薦之功。和這個比起來,偵探推理之類實在不值一提。

再,梁國公,公爵第一等,有唐一朝似乎只有兩位,一爲房玄齡,一爲狄仁傑。

 

12-51-31/626-384468

張九齡13篇,其中《答陸澧》朱放重出,前部已校2篇、楊炯2篇、宋之問開一。

文淵閣本唐文粹十七上宋之問作宋之聞,誤。

老夫偶染風寒,很不爽。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