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校書郎】《小學集註·内篇》敬身第三·明威儀之則5
○《論語》曰:寢不尸,居不容。
尸屍通用。
○朱子曰:尸謂偃卧似死人也。居,居家。容,容儀。
○此章記孔子之事。○見《鄉黨》篇*。
*偃yǎn,仰,仰臥。《說文》:“僵也。”朱駿聲:“仰而倒曰偃。”
《曲禮》:“寢毋伏”。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朱子曰:燕居,閑暇無事之時。
楊氏曰:申申,其容舒也。夭夭,其色愉也。
程子曰:今人燕居之時不怠惰放肆,必太嚴厲,唯聖人便自有中和之氣。○見《述而》篇*。
○《曲禮》曰:並坐不橫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肱,姑横切。
○肱,臂也。不横肱,為妨並坐者。授,以物與人也。不跪不立,為不便於受者。
*肱gōng,上臂,肘到肩。
並坐,庫本作竝坐。竝並同,從薈要、備要改。
○入國不馳,入里必式。
吳氏曰:國,國都。馳,馳驟車馬也。不馳者,恐傷人也。二十五家為里。式,說見前章。必式者,恐里中有賢人也。
○《少儀》曰:執虚如執盈,入虚如有人。
執虚器,如執盈滿之器。入虚室,如入有人之室。敬心常存也。
○《禮記》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
徵,音止。
○佩玉,比德也。徵角宫羽,玉聲所中也。左右之分互文耳,不言商者,亦以文不偶而遺之也,必求其取義則泥矣。
趨以采薺,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辟之心無自入也。
薺,音慈*。還,音旋,下同。中,音衆,下同。辟,音僻。
○自,由也,通上文而言,君子以禮樂養其心,故非違邪僻之心無由而入也。
朱子曰:周旋,是直去了却回來,其回轉處欲其圓如規也。折旋,是直去了復橫去,其横轉處欲其方如矩也。
陳氏曰:路寢門外至應門曰趨,趨則歌《采薺》之詩以為節。路寢門内至堂曰行,行則歌《肆夏》之詩以為節。進而前則其身略俯,故曰揖。退而後則其身微仰,故曰揚。進退俯仰,皆得其節,故佩玉之聲鏘然而鳴焉。鸞和,皆車上之鈴也。
方氏曰:心雖在内,有物引之而出,及其久也,則與物俱入矣。○見《玉藻》篇*。
*薺,音慈,備要薺慈倒。薺cí,蒺蔾,又名刺蒺藜,草本,乾燥果實入藥。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薺即蒺黎之合音。《詩》曰:‘牆有薺’,毛本以‘茨’為之。《爾雅》:‘茨,蒺蔾。’注:‘布地,蔓生,細葉,子有三角,刺人。’亦以‘茨’為之。《離騷》:‘薋菉葹以盈室兮’注訓蒺蔾,引《詩》‘楚楚者薋’,以‘薋’為之。”孟浩然詩:“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又薺,又音jì,薺菜,全草入藥,嫩葉可食用。《玉篇》:“甘菜”。《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又音qí,即荸薺,又名地栗、地梨、馬蹄。薋zī,白及,又水菜。《集韻》:“薋菜生水中”。菉lù,藎草,古名王芻。《爾雅》:“菉,王芻。” 藎jìn,可作染料亦可入藥。《政和證類本草》:“荊襄人煮以染黃,色極鮮好,洗瘡有效。俗名綠蓐草,《爾雅》云:所謂王芻者也。”《通志》:“《詩》云‘綠竹猗猗’即此是也,今人謂之萹竹。”葹shī,即蒼耳,可入藥。
《周禮·春官·樂師》:“行以《肆夏》,趨以《采薺》。”鄭玄注引鄭司農曰:“《肆夏》、《采薺》皆樂名。或曰:皆逸詩。”
應門,古代王宮的大門。古代王宮的正門。《詩·大雅·綿》:“迺立應門,應門將將。”毛傳:“王之正門曰應門。”《禮記·明堂位》:“應門之外,北面東上。”孔穎達:“宮中南向大門,應門也。應是當也。以當朝正門,故謂之應門。”
○《射義》曰: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内志正,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
還,音旋。中,音衆。行,去聲。
○《射義》,《禮記》篇名。
方氏曰:進退者,升降之節。周還者,揖讓之容。内志正然後持弓矢審,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固。惟固也,故其力能至。惟審也,故其巧能中。
○動必合禮,而志正體直,有德行者也。故曰‘可以觀德行’也。
*《禮記集説》:“長樂劉氏曰:志正而不惑謂之審,克正而必中謂之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