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睿】学琴记之一

常去琴坊看琴、听琴,估计是老师怕烦,没两周就定下课业,每周五上一次课,每次1.5小时,十次课为一期,不可间断,窃喜!与已经学过一期的三位学长同时上课。有些纳闷,我是零基础,他们都要学曲目了,这能学到一起相互不影响吗?每次早到半小时,先试试看。

终于等到上琴课,满怀期待!

第一次上课只能用挫败来形容。老师只教了“挑”的指法,右手食指一收一弹,收回的幅度、弹出的力度、触弦的角度,样样都有讲究,练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手抽筋,可还是怎么也做不到位。自已都应顾不暇,那还注意到其他学长,根本就影响不到。回到家沮丧的要命,坐在琴桌前,望着古琴,刘先生所言在耳边回荡:“你就三分钟热度,最后家里又多样摆设。”可千万不能应验,这次定要让他刮目相看!

虽然沮丧,心中也早有准备,但凡艺术类的才艺都是看别人信手拈来,一挥而就,到自己才知没个三、五载的功力,万万不敢在人前献丑。一开始一定是枯燥乏味的,坚持,必须每天都练,这是硬指标!

学琴艰难,文化理论也不能耽误!

这厢里读书模式开启,老师推荐的入门读物《古琴》,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所著,浅显易懂,书中扉页写道:“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关于它在文人生活中的意义,关于音乐、诗歌、人以及与古琴相关,甚至是关于我们应当怎样生活,一些在我深入古琴世界中的经历和体会。”

整本读完,对古琴也有了些许基本认知,同时也很赞叹。古琴在春秋时期就已盛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现存南北朝至清代的琴曲已达3300多首,现存的唐琴至今还能独奏。目前保存下来最早的古琴名曲《幽兰》,据蔡邕(蔡文姬的老豆)的《琴操》记载为孔子所作,表达周游列国,怀才不遇的心情。孔子、庄子等先贤圣哲,不仅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了各自的琴乐观念,同时也是出色的古琴家。历代文人、士大夫已将古琴视为修身理性的工具,如此琴乐有了特殊的文化属性,同时也是儒、释、道、三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古琴已不止一门乐器这么简单,深感琴学无止境。

附上小诗一首: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2条评论

回复 一步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